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部分 (第1/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芷諛諤峁┌�ê獻骰鋨檠≡瘛⒐餐�蹲式ㄒ楹屯蹲使�碳嘍皆諛詰囊惶趿��瘢�竦孟嚶Φ淖裳�杖搿�

現在諮詢行業出現了新的令人擔憂的現象,很多諮詢公司開始向客戶提供基金的基金服務。這樣做使諮詢公司與客戶之間出現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因此諮詢公司喪失了向客戶推薦其他資產管理機構的中立性。很顯然,諮詢公司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基金的基金的弊端,前文已經進行了詳盡的論述,這樣一來二去,客戶得到的建議質量就可想而知了。

下面是一位前任諮詢顧問對諮詢行業問題一針見血的概括:

95%的投資機構都依賴諮詢顧問每年過來一次,幫助它們進行基金經理的“海選”(花費在 18 000美元左右),海選的負責人通常有四年從業經驗,它們挑選的候選人通常過去三年的投資業績都很出色(它們怎麼可能會挑選過去三年業績不好的基金經理呢?),而且這些基金經理收取的費用在行業內屬於標準水平。這件事情在捐贈基金和基金會管理行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從來沒有中斷過。當然,這樣一年一次的短暫接觸中不可能產生深入的瞭解。於是,在基金經理表現連續兩年不盡如人意後,機構就會解僱這些基金經理。

諮詢顧問出於自身考慮,不會推薦管理資產規模較小的基金經理,因為他們不能帶來規模經濟。即使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基金經理,但是如果管理資產規模只有 5 000萬~1億美元,那麼由於“不夠分量”,也不會引起諮詢顧問的強烈興趣。所以,諮詢顧問最終只會找那些大型基金公司的經理,收費水平也一定要達標才行。

諮詢顧問表面看上去是資產受託人與外部投資經理之間的聯結紐帶,實則不然。由於諮詢公司自身利益與客戶的目標之間存在差距,很難符合客戶對其的預期。儘管諮詢公司能夠提供一條捷徑,使投資人不必自己進行復雜的投資運作,但捷徑往往未必能夠到達目的地。

第五節 投資決策過程

合理的投資決策過程應該對投資委員會與投資管理團隊在投資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分別給予側重並著力解決。查理?埃利斯(Charley Ellis)針對組合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構建了一個有用的框架,共分三個層次:政策決策側重長期目標,體現投資程式的基本構架;戰略決策代表中期目標,使長期政策決策適應當前的市場機會以及機構的實際情況;戰術(交易)決策是政策和戰略的短期應用。

埃利斯在《敗中求勝》( 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一書中,感嘆決策者們將精力過度集中在戰術(交易)決策上,而忽視了看似平淡實則強大的政策決策。[6]而事實證明,成功的投資都是建立在以正確的政策決策為核心的決策程式上的。。 最好的txt下載網

投資步驟(11)

一、聚焦政策決策(資產配置目標)

資產配置目標的制定就屬於政策性決策,是投資決策過程的核心環節,也是組合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決定著基金最終的表現以及基金的性質。作為資產受託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以資產配置(政策性決策)為基礎的決策框架。沒有約束力強的、嚴謹的資產配置決策過程,也就談不上有效的組合管理。

對資產配置的討論通常在投資機構的年會上進行,這也需要投資管理人積極地“做好功課”,在年度會議召開前,將擬提交討論的議題向投委會進行簡要的說明。投資委員會主席應該鼓勵投資委員會成員對與這些議題相關的話題提出建議,供投資管理人一起思考。這一過程如果組織得當,將為審慎的投資決策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資產配置目標應當每年評估一次且僅此一次。這樣做有兩點重要原因:一是透過在一年只有一次的年會上集中討論政策性決策,可以使最重要的決策同時得到投資委員會和投資管理團隊的重視。二是對政策性決策的討論限制在一年僅此一次的會議上,可以避免在市場極度低迷或極度繁榮的時候,機構投資隨波逐流,做出不審慎的資產配置決策。

案例:1987年股市暴跌中的耶魯

1987年10月,美國股市暴跌,所有機構投資者的決策程式都面臨壓力和挑戰,耶魯大學也不例外。自從1975年投資委員會成立以來,耶魯一直保持季度例會的傳統,但在1987年末和1988年初,還是針對股市暴跌破例召開了兩次特別會議。雖然會議召開時,股價已經較上一次季度例會(1987年6月

《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影片》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