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曲則全,枉則直,
【註釋】曲:偏曲,這裡指若似偏曲或區域性偏曲。全:周全。枉:屈枉,這裡指若似屈枉或區域性屈枉。
聖人行動必循其理,理之所在,或直或曲,其要點在於通而已。通,則物不迕;不迕,故能全。直而非理,則非直;循理雖枉,而可謂是天下之至直。故聖人裁理事物,猶如工匠之斲削鑿枘,宰庖之切割分別,曲得其宜而不折傷。
【漫談】《呂氏春秋》說:〃事多似倒而順,多似順而倒。有知順之為倒,倒之為順者,則可以言化矣。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天之道也。〃曲則全〃的大道,是人生的最高藝術。如何做到〃曲則全〃的真正條件,那只有一個〃誠〃字才可以。然而絕對不能把〃曲則全〃當做手段,要把它當做道德,要真正誠心誠意地去做。如果知道〃曲則全〃的名言,卻把它當成手段去做,那就〃不誠無物〃,完全不對了。
窪則盈,敝則新,
【註釋】窪:低窪處。盈:充盈。敝:破舊。
事物內部固存的,矛盾對立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這是辯證法的核心。至長返短,至短返長,是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所以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事物。鄧小平說:〃一切都是辯證的,一切都是發展變化的。〃
少則得,多則惑
【註釋】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暗於大理。曲思於細者必亡其大,銳精於繁者必略其要。目察秋豪之末,則耳不聞雷霆之音;耳調玉石之聲,目則不見太山之高。何則?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忘。
《易.繫辭》雲:〃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少則得,多則惑,途雖殊,其歸則同,慮雖百,其致不二。苟識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貫之,不慮而盡矣。〃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註釋】抱一:一,謂〃道〃。抱一,意謂遵循〃道〃。式:法式,正規化。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舉一綱而萬目張,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則其眾理而萬事應,此人君面南之術。《管子.心術篇》雲:〃君子執一而不失,能君萬物。〃孔子曰:〃予一以貫之。〃抱一,也即是《中庸》之用中,《大學》之誠意,此都是指用普遍的自然規律和法則去理解和處理一切事物。
【漫談】王安石在《致一論》中說:“萬物莫不有至理焉,能精其理則聖人也。精其理之道,在乎致其一而已。致其一,則天下之物可以不思而得也。”又說:“天下之理皆致乎一,則莫能以惑其心也。”王安石認為,萬物各有其理,眾人為萬理之分殊所迷惑,而聖人則能從萬理之中提煉出一個根本的東西,即“一”。這個“一”,就是“道”。韓非子也說過:“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也就是說,如果掌握了“道”理,則不必再從萬物具體之理上去窮究,便可“抱一而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註釋】不自見:不固執自己主觀的成見。不自是:不自以為是。彰:昭彰。伐:誇。自矜:也就是傲慢,驕傲。
目有所不見,智有所不通,力有所不及,事有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人不可固執自己主觀的成見,執著於自己的主觀成見,便如同佛家所說的〃所知障〃,反為自障了!因為自己有主觀成見,也就不能正視和無法吸收客觀的東西。所以,君子是聰明以智,守之以愚;博學審問,反聽慎思;虛己應物,順其當然;功蓋天下,謙遜以讓。故而能明、能彰、能有功、能德長。
【漫談】一個人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能知道自己的短處,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認識到自己認為的知,可能是不知,認識到自己認為的是,可能是不是。孔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俄羅斯偉大的科學家巴甫洛夫說:〃無論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之能與之爭。
【註釋】不爭:意謂不與事物的客觀當然之道相爭。
大道無心而隨物化,聖人則天而行,故而能忘懷隨順,虛己應物。聖人治國,不主觀臆斷,不動轍發號施令,而是以百姓心為心,自覺服從人民群眾的意願。虛懷若谷者,誰能與之爭?舜囑禹道:〃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
《老子道德經有哪些內容》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