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9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們習慣於把傳媒看做是官方的聲音,必須嚴肅對待。其實,每個人都是兩重性的,媒體正面報道你的時候也很誇張,這時候大家就容易接受。但是當負面批評你的時候,感覺就不舒服了。你應當瞭解傳媒的效益與風險是一致的,當你得到了正面宣傳的好處,你就要承擔未來負面報道的成本。做公眾人物從來就是有代價的。

範棣:如果從市場角度來說,傳媒生產的產品賣給誰?誰來買?從這個角度分析很有意思。香港很多報紙的大銷量是靠體育和娛樂版。體育新聞有一批固定的讀者,譬如那些喜歡賭球的市民;娛樂版都是一些小市民茶餘飯後之類的東西,相當多數人是靠讀花邊新聞、街頭訊息打發日子的。劉德華怎麼樣了,張學友怎麼樣了,等等,明星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些東西,大家覺得沒有意思。

那麼,財經類的新聞報道的受眾是誰?我相信一般老百姓不感興趣。市民、小市民不會關心你企業的戰略問題,除非專業的股票炒手。如果有一個企業家自殺了,有可能大家會留意一下,當一條娛樂新聞看兩眼,可能會討論一兩句。那麼,財經類新聞報道的受眾是誰呢?是政府、銀行、稅務單位、投資者、研究機構、證券公司等這些專業機構。正因為這些人是受眾,所以財經類的新聞報道對一個企業來說很有殺傷力。

媒體的報道對政府決策形成了相當的影響力

一般情況下,媒體報道了某個企業的負面新聞之後,政府看到後會有兩個反應:第一,政府大多數情況下會認為這個東西是真實的,尤其是主流媒體上的報道。第二,政府會認為,報道已經被社會大眾看到了,如果其中牽扯到任何政府責任的問題而不表態的話,以後可能會承擔一定的責任。所以,很多政府官員經常對新聞報道作批示。一篇報道完全可以造成一個企業的崩潰。同樣,一篇標榜企業的報道往往也會引起政府的注意,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為什麼政府領導訪問參觀這些企業,而不是那些企業,除了個別秘書等渠道的安排之外,媒體的作用不可忽視。在很大程度上,新聞輿論對政府決策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我們可以把這一點理解為是一種進步。

王巍:20多年來,我們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當年在中國最受歡迎的是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和《東方之子》兩個節目,《東方之子》談正面的,《焦點訪談》談負面的。在開放初期,它們能站在公眾的立場上來關注人物、關注事件,因此在全國成為最受歡迎的節目。但是今天,由於管制規則的調整,大眾趣味的提升,特別是由於傳媒業的競爭,不斷地洗牌,實際上企業家在進行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的時候,傳媒的引導已經變成次要的因素了。所以,處於危機中的企業在與傳媒博弈的同時,還是要有力地表達自己的立場。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與媒體保持適當的距離(1)

範棣:假如說我們要跟媒體博弈的話,我覺得要採取像治病一樣的策略,“防”要走在“治”前面,以預防為主。不能等報紙新聞出來了以後,你再去跟它協調關係,那已經太晚了。所以,應當以防為主。這個防的核心思想,是與傳媒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這方面,很多企業吃了不少虧。吃什麼虧呢?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做地產的企業,在做品牌戰略的時候,大規模地採取與媒體合作的戰略,利用媒體的渠道做大量的軟性廣告,因為這個成本很小,不需要花多少錢。這個企業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負責與新聞媒體合作,負責人過去就是一家報紙的編輯,很快就與許多媒體打得火熱。開始大家都很好,一切按照企業的意思進行著品牌的宣傳。讓媒體說好的其實很容易,幾份報紙就不斷變換著角度對這個企業的文化進行報道。沒有多久,這個企業老闆的知名度顯著地提高了,在當地成了一個公眾人物。一年以後,媒體開始對這個企業的正面報道膩煩了,好像老吃一種東西一樣,大家不想再吃了。而企業呢,覺得媒體已經被搞定了,成了自己的哥們了,也不像一開始那樣對媒體的人小心照顧有加。有一次聚會,這個企業就漏請了一家很小的媒體,事後也沒有解釋,當那家媒體記者問及時,企業對那家媒體的記者還有些微詞。不久,那家媒體刊登了一篇不太長的報道,說有些明星企業實際上每年上交的稅與人們想象的差距很大,也點了這個企業的名字。結果沒幾天引來了跟風的幾家媒體對這個企業進行的負面報道。由於以前這個企業與媒體的關係太近,好多事情媒體都知道。這個時候,媒體生怕自己落後,就爭先採用揭短式的報道。這一下子就迅速形成了一種社會

《解救企業家》 第5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