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傷寒雜病論 (第1/2頁)
一隻悄悄勤快的小拖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丹藥的事情我們先放到一邊,長生不要想了,有病找大夫治病,少倒騰點還能活久一點,接下來做好筆記啦,知識點來了。】 齊刷刷一片,各個朝代都是一片嚴陣以待的模樣,雖然聽八卦很快樂,但還是治病比較重要。 看樂子和自己的命比起來,孰輕孰重壓根不需要選擇。 【首先我們聊到的便是傷寒,傷寒的話,就不得不提到東漢神醫,也是被後世譽為醫聖的張仲景先生。】 東漢,張仲景聽到天幕提及自己的名字,居然被譽為醫聖,心中除了喜悅便是巨大的惶恐,深覺擔當不起此名,他何德何能啊? 【東漢末年是一個極其混亂動盪的時期,不單單是戰爭問題,還有各種天災,百姓活著都很艱難。 張仲景先生看到了百姓的流離失所,看到了民不聊生,在擔任太守期間便閒時直接於大堂行醫,後世醫館的大夫坐堂大夫也是由此而來。】 【被稱為醫聖,是因為張仲景先生著寫的《傷寒雜病論》是一本醫學著作,現代中醫藥傳統學生還會研讀,針對這本著作,哪怕是現在還有著許許多多的衍生研究。】 林書將關於《傷寒雜病論》有關的書目展示出來,眾人只能看到上面不斷滑動的目錄,無窮盡也,已經被完全震撼到。 林書也覺得這些寫書的人真是厲害,只不過如此龐大又繁雜的醫學體系,不是她這種外行人能說幾句指點清楚的。 【可惜的是,張仲景先生去世後,我等未曾找到原版,後人整理收集,出現了《傷寒論》和《金匱要論》,中醫四大經典之書便佔據了兩本的位置。】 張仲景聽到這微微皺眉,他確實有寫書的打算,已經有些草稿和想法,沒想到日後居然會遺失。 “張仲景先生,您的《傷寒雜病論》不知可願意拿出來分享?秉承自願原則,您不用擔心拒絕會被人說道,天幕會保持秘密的。”林書悄悄聯絡了張仲景。 張仲景見到漂浮於眼前的文字,意識到這是天幕私下與他聯絡,沒有猶豫,“醫書本就是為了治病救人,若是能叫它物盡其用,便是它的價值。天幕儘可處置。” 林書不是拿了人家東西就跑的人,默默給已經年紀不小的先生加了點健康值,這次連333都沒話說。 【張仲景先生心懷萬民,心憂百姓,願意將《傷寒雜病論》公之於眾,請各界醫者用心研讀,會選取時間段播放,有需要的可以謄寫。】 霎時間,許多沒有此書的朝代都迸發出龐大的喜悅和感激,哪怕是不懂醫術的百姓和貴族,也知曉大夫醫術高的意義。 況且剛才顯示的內容裡面,他們已經看到許多有關疫病的預防治療條目,一個個都在心裡感激張仲景。 而百姓感謝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立廟,或者是直接供奉。 張仲景看到天幕傳給他百姓把他供奉在家的模樣,心中覺得好笑又奇怪,主要是他一個大活人屬實受不起。 轉而,就聽到府裡的下人來稟,說是外面的百姓都自發地跪拜,把他嚇得夠嗆,趕緊出門勸退百姓,這不是叫他折壽嗎? 曹操立馬和身邊的人商量,看看能不能召喚這位醫聖,那啥,天子在手,聖旨他有啊。 【我得插播一句題外話啊,大夫不是神,一些人別動不動治不好就把大夫拉出去咔嚓砍了。 尤其是皇宮裡的御醫啊,那真是高危職業,怪不得他們擺爛,只要保證不出錯就好,畢竟誰受得了治不好就連帶家裡人都砍了啊,還不如平庸。】 一些沒有砍過御醫的皇帝:汙衊,汙衊啊,我們沒有動不動就砍御醫。 而御醫雙眼都是聽到知音般的感動,是啊,誰知道動不動就是治不好要你九族陪葬,雖然不至於這麼誇張,但每次宮裡誰有什麼個頭疼腦熱,都覺得自己的腦袋在身上待得有點想離家出走。 他們也很想只老老實實地看病啊,偏生後宮那些娘娘非得把他們摻和到各種鬥法裡面,這種情況,他們只好以穩為核心理念,求穩總歸不會錯。 【說到張仲景先生啊,還得提到祛寒嬌耳湯,當初是為了祛寒弄出來的東西,到現在可是被折騰出來各式各樣的口味。】 林書真是無時無刻都不放棄美食攻擊,尤其是她還準備了一份煎餃在手邊,當場就給老祖宗們演示了一番。 收音裝置將牙齒和煎餃碰撞發出來嘎吱脆的聲音,清晰地傳遞到他們的耳朵裡,配合上不斷閃現出來的各式各樣餃子的小影片,哪怕是張仲景本人都有被饞到。 更悲傷的是,哪怕是到了東漢末年吃的粉都還是喇嗓子的,只能幹看著眼饞,之後的年代倒是還能解解饞。 【雖然張仲景先生人還活著說身後事不太禮貌,但還是想說一說,您去世以後啊,因為葬在哪處,長沙和南陽的百姓還為此爭論過呢。】 活著都被人供奉過了,不過是身後事,張仲景覺得完全不在話下。 聽到百姓如此愛戴,心裡總歸是高興的。 【然後呢,送葬的時候您的棺繩正好斷在了當初施祛寒嬌耳湯的地方,百姓乾脆原地停下來,就
《給老祖宗上墳時應說些什麼話保佑》 第26章 傷寒雜病論(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