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2章 今年的冬天會很難熬 (第1/2頁)
孤舟牧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種新作物的推廣,往往非常困難。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稻桑之爭。
原本種稻子的區域,官府讓百姓種桑養蠶,百姓非常抗拒,政策推行中遇到諸多阻力。
即便玉米、番薯之類的高產作物,在初期時,也一樣推廣困難。
因為農民窮怕了,也餓怕了。
糧食關係的不僅僅是利益,還有生死。
以稻改桑不出意外還好,但凡出一丁點兒意外,農民都只有死路一條。
上輩子世界裡,蘇聯曾經號召全國百姓種玉米。
結果,直接摧毀了蘇聯的農業,也埋下蘇聯崩潰的隱患。
同樣是上輩子世界裡,各種專家教農民致富經,讓農民種花、種菜、種果樹,最後也是一地雞毛。
華夏大地上,每個省份都有自已的特產農作物。
這就是根深蒂固的“種植傳統”。
所以,嶽川透過土地廟推廣新作物,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就讓新作物全面鋪開,成為所有百姓爭相追捧的物件。
這種成果,無論古今中外,都是獨一份。
究其原因,除了這些種子確實高產,更重的是土地廟的影響力。
深入鄉村、深入人心、深入田間地頭,更深入每個人的生活、勞動。
嶽川的“造物”還在繼續。
自然界中存在的每種作物,嶽川都抄襲一遍。
然後選擇其中適合普通百姓的作物,透過土地廟推廣出去。
最開始的時候,嶽川很是慷慨,直接一小布袋,或者一個小罐子。
每個村子只有一個幸運信徒獲得。
後面信徒們見到有利可圖,全都過來賣力的磕頭。
嶽川變得摳門起來,種子都是按粒發。
百姓們熱情更高了。
這意味著,只要自已夠虔誠,堅持不懈磕頭,遲早有一天能得到神種。
此時已經入秋,天氣已經轉寒。
暫時不能種植作物。
但冬季這百十天時間裡,每天都有機會去搏一搏。
因為獲獎機率增加,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賞賜。
十連磕保底機制,臉黑的人也不至於顆粒無收。
等到開春,說不定就能攢上幾十粒,甚至上百粒神種。
到時候在院子裡開一分地育種,後面就有足夠的種子了。
同時,人們逐漸意識到,每個家庭獲取神種的機率跟磕頭的人數有關
嶽川這邊,香火來得更加兇猛,而且更加洶湧。
密集的香火,就像一條溪流,甚至一條長河,不捨晝夜。
“嗯,舒服!真是太舒服了!”
嶽川也有些震撼。
從最開始土地廟裡只有大黃磕頭。
到後來磕頭換陶罐,換板磚,換鹹條,忽悠各種小動物磕頭。
再然後是藉著老面神的宣傳,中原各國老百姓磕頭。
嶽川本以為自已的磕頭群眾已經開發到極致,土地廟已經覆蓋九州大地幾乎所有鄉村。
可是“神種”的出現讓嶽川明白,之前連十分之一都沒開發出來。
民間還是有很多無神論者。
e……
不是他們相信科學,而是沒看到信仰的好處。
或者說,土地廟保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功能,對他們無足輕重。
畢竟這些功能是群體的,是大範圍的。
只要村子裡有其他人磕頭就行了,自已磕不磕無所謂。
哪怕放到兩千五百年後也一樣。
一棟樓只要有大部分人交供暖費,少部分人就能蹭暖。
但“神種”的出現,終結了這種混子行為。
磕頭的獎勵不再是集體的,而是個人的。
大鍋飯沒得吃了。
不去磕頭,行啊,你就繼續用以前的老種子。
一畝地累死累活收兩三百斤。
而高產的神種,起步都是千斤。
農民為了多收三五斗,得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現在磕幾個頭,產量能翻兩三倍。
不磕才是傻子。
這也給嶽川提了個醒。
以前那種磕頭模式根本無法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自已的實力與香火掛鉤。
身上揹著數億的香火,嶽川覺得自已是無敵的。
《大周土地公線上閱讀》 第1782章 今年的冬天會很難熬(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