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頁)
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不是張學良有所提防,很早就與楊虎城商定,把蔣介石移到自己看管的區域,後者現在是不是尚有命在,還真是得兩說的事。
受到部下的影響,原本在釋蔣問題上就猶豫不決的楊虎城開始動搖了。
張、楊合作,楊虎城常有“齊大非偶”的顧慮。
什麼叫“齊大非偶”,這是一個典故。
說春秋時候,齊國國王想把女兒嫁給鄭國太子。當時齊是大國,鄭是小國。按道理,這應該是一個讓鄭國太子受寵若驚,備感榮幸的一件事,但這位太子出人意料地婉拒了送上門來的好事。
理由便是:每個人都有適宜自己的配偶,齊大鄭小,門不當戶不對,我是配不上您家公主的。
此典故收在《左傳》上,想來作者左丘明老先生對鄭太子是很讚賞的。
都是男人嘛,誰娶老婆也不希望總被對方壓著一頭,那日子還要不要過了。
東北軍無論兵員還是武器糧餉,都遠超第17路軍,這樣的合作伙伴從某種程度上就是對你的一種潛在威脅。
兩廣事變之初,張、楊原計劃通電響應,但對陳濟棠能否成功,兩人心裡都無勝算。商量的結果,是由張學良到南京去拜訪老友宋子文。
拜訪是假,摸底是真,因為宋子文了解很多外界所不知曉的軍政內幕。
不探不知道,一探嚇一跳。原來蔣介石已經在江西搞定了餘漢謀,陳濟棠垮臺要不了多長時間了。
這下,響應是肯定不能夠了。摸到底後的張學良並沒有馬上返回西安,而是到上海的花花世界去轉了一圈。
可你老兄倒是透個底給楊虎城啊,他卻沒有。一直在西安翹首南望的楊虎城既見不到人,又看不到信,還以為張學良去蔣介石那裡告了密,急得眼睛都生出了毛病——如果東北軍和中央軍合起來對付第17路軍,後者只有完蛋一途。
直到西安事變發生前後,楊虎城還是邊合邊疑,十分謹慎小心。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在張學良一度遲疑時,露有懼色了。
在對待已淪為階下囚的蔣介石的態度上,張、楊也分歧很大。張學良雖然扣蔣,但屬萬不得已,南京的政要首腦裡面,他和蔣介石還是最為親近的,所以西安事變後,他對蔣介石仍是“執禮甚恭”,不敢有過於失禮的地方。
蔣介石被扣,空下的位子自然有人惦記。比如國外的汪精衛就正在加緊往國內趕,在蔣介石缺席的情況下,他極有可能重新掌控南京政府。汪、張早在長城抗戰前就有過勢不兩立的衝突,蔣、汪兩個人,如果你一定要張學良從裡面選一個出來做頭的話,毫無疑問他只會選蔣。
一邊是外界並不支援扣蔣行動,另一邊是蔣介石的位子將可能被汪精衛或其他人所取代,這時候的張學良就非常希望能儘快釋蔣。
宋美齡剛到西安時,張學良就當著她的面表示,自己一不要錢,二不要地盤,只要“委員長”同意領導抗日,籤不簽字都可以。
張學良其實是個很聰明的人。別說蔣介石死也不肯簽字,就算簽了,真有那麼大的作用嗎?
要知道在南京政府,蔣介石雖然權勢日重,但說出來的話也並非絕對聖旨,就算在國民黨內,他的反對派也有不少。更何況,蔣介石既處於被扣之中,南京的要員們日後完全可以以蔣介石簽字系“出於脅迫”為由,對所有條件予以全盤否認和推翻,都用不著蔣介石自個兒出來反悔。
正是出於這些考慮,張學良本身對簽字其實並不熱衷,他相信的,還是自己與蔣介石的“君子協定”。
張、楊之間最重要的分歧在於,楊虎城主張要麼不扣蔣,扣了就不能輕易放,縱然關著不殺,也絕不給其以東山再起的機會。張學良則以為,既然蔣介石已答應了中共的調停條件,應立刻予以釋放,且繼續擁其為領袖。
在是否釋蔣的問題上,張、楊爭著爭著就大吵起來。
張學良情緒激動:我們開始為什麼要發動西安事變,還不是要停止內戰,讓“蔣公”領著我們抗日嗎,現在他都答應了,你為什麼還要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呢?
楊虎城也不再隱瞞自己的觀點,氣憤地對張學良說:在沒有獲得任何保證的情況下,你卻同意讓老蔣就這樣一走了之,他回去後肯定會讓你我人頭落地的。
張學良則完全不同意自己搭檔的看法:如果我們接受他的領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怕擔責任,那政變的完全責任由我來負好了。
說著,少帥忍不住冒出了一句氣話: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如
《一寸河山一寸血txt全集》 第4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