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3章 威海型戰船首航 (第1/2頁)

飛翔的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大陸弔唁回臺灣沈磊一開始是緊抓幹部連正規化,及使用四六型步槍與火炮後的戰術訓練,加小型城寨攻防戰研究等事情。

等過了一個多月見這裡已經基本上路,不必他每日親自主持,開始組織起水軍訓練隊進行正規的佇列與內務訓練等。這屬於補課,因為他的水軍之前太分散,雖然不少人已經在運輸船幹了幾年護衛或正在幹捕鯨,因缺少嚴格管理卻比較自由散漫。

現在正式戰船已經下水,即將投入作戰,沈磊將這些人召集一部分過來,加上招收一些新兵員進行一次新兵或紀律強化訓練。同時隨著威海型下水沈磊召集一些水軍方面幹部,給戰船定崗位,如船長、大副、水手長、航海長槍炮長等等之類。

另外給這些崗位定級別、定待遇、定責職、定操典。還有就是給戰船規定指揮程式;給船員定內務規範;給艦隊定聯絡、給航海定記錄、測繪、導航、避險、預警、衛生、出入港等規範條令;指揮訊號旗號等等。

如此才是正規的水軍所必要條件,只是沈磊對此更加不懂,只能將人召來開會議探討集思廣益。再加這些年在運輸船的經驗與知識,先弄個草案執行,等過段時間再修改。

這些弄好,水兵集訓隊完成集訓,第一艘下水的威海一號也完成了所有的建造任務及下水後壓艙物配置;宿舍裝修、被褥配備;航海方面帆、索、錨配備;武器安置;廚房裝置、用具、食物、淡水等也早完成,接下來就是試航了。

第一艘威海型戰船威海一號試航時已經是萬曆四十七年年底了,因為這首次試航只在近海兜個圈子,沈磊讓陸軍與工業、農業方面的一些負責人也與他一起參加了首航儀式。

這也算是積聚人氣,雖然威海型船船隻有三百噸,但若與運輸船一樣滿載排水量不比平海型船小。這是運輸船滿載計算,戰船是半載最佳作戰效能時計算的。而且是因為防禦需要僅木頭就比平海差不多重了一倍,加上全都是硬木所以材料成本與人工成本差不多是四條平海型。

另外威海型船還裝備了八架三號甲型炮,這炮不計先進落後,同樣重量的紅夷大炮至少也要一千兩銀子。這還不算炮架炮座系統,及這炮乃鋼芯銅殼的成本及技術,所以威海型船在沈磊也是高價值武器。

眾人乘上威海首航都是百感交加,因為他們都知道此時大明最大的一號福船論噸位也遠比不上威海型船。而論戰鬥力前者只是業餘或冷兵器時代的戰船,而自己的船是全熱兵器的專業戰船,套用武俠小說之語:威海一出誰與爭鋒。

只是如此精典之語這時代的人還無法吐糟,特別是上艦參加首航的人絕大多數只認識一二千字還是在沈磊學的簡體字。少數幾個童生也寫不出巨艨長四十餘丈,驚濤駭浪履險如夷,重炮八架發聲如雷霆震盪,一炮之威縻爛十里之類的文字。

但參加首航的人中如崔新根現在是臺灣造船廠長兼總工程師,威海型船正是他負責建造的。能造出這樣的戰船他的心裡當然是百感交集,既自傲又感激。

他的感激乃是沈磊給予了自己莫大的機會與信任,而且這造船技術也是沈磊發明的。可說是沒有這個機會與信任,他至今更可能是一個十分普通的木匠,而不是如今拿著高工錢造大明最好最大的船了。自傲的是大明最大的運輸船平海型,現在更進一步威海型戰船造出來完完全全有他的功勞。

這是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成就,之前他也就在本地木匠中有點腦袋靈活的小名氣。那時候他只為每月能掙二兩以上銀子而奮鬥,努力成為一個匠頭而已。現在這個願望早已超過,而且主持最大的運輸船、最強大的戰船建造工作,他的心中萌生的榮譽感十分強烈,對這船也覺得十分親切。

因這原因如俞承業等人圍著他詢問造船細節與結構之類,他如數家珍般地說一些大概情況(具體資料與建造技術屬於保密不能介紹),讓這些門外漢聽得津津有味,感到與有榮焉。

當然他們的與有榮焉不是虛扯,威海型戰船是屬於沈磊的,但他們也是沈磊的人呀。現在臺灣已經有七萬多人,雖然農莊還在墾荒開拓未曾完成。工廠也沒有全部建造完工,但這裡已經是一箇中等縣的人口了,這樣的發展勢頭三五年達到一個府的人口不可能,一個小州的人口也差不多了。

這臺灣氣候好,沈磊規劃下的農業與工業都是高效率,所以在此大家都能過上難以置信富裕生活。在這裡連普通佃戶也比完全自耕農生活好太多,而他們這些大大小小負責人的日子基本上都已達到小地主水平。而這裡還在發展,他們的好日子還在後面。

《惡霸地主批鬥圖片》 第73章 威海型戰船首航(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