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部隊的再次完善 (第1/2頁)
飛翔的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到臺灣處理了工業發展的一些事,沈磊重新將目光放到軍事方面。這是因為他知道大明在位最長的皇帝馬上就壽終正寢了,而木匠皇帝即將登臺了。
而大明的末世就如出場鑼一聲緊一聲敲響,對這個木匠皇帝的評價可是不大高。可歷史評價基本上全是貶詞的天啟皇帝主要罪名還是重用了魏忠賢這個太監,與正德皇帝一樣首先是政治不正確,而不是在該皇帝統治期間自身有什麼天怒人怨的惡行。
至少天啟皇帝屬於一個心靈手巧,脾氣溫和比較賢善,除了痴迷木匠活性子也不乖張。只是他在文化教育上缺少了儒家思想薰陶,在當上皇帝后與大臣們行為有點格格不入。
天啟與正德應該都是與大臣鬥法敗下陣來才放任太監的,而太監與文官屬於二大體系,前者天然屬政治不正確而後者自帶光環。更可惜或巧合的是二人都很早因落水生病就死了,又沒有兒子傳位。如此一來給陰謀予極大空間,還有就是給人們留下太多想象空間。
這是在大明的皇帝中正德比較另類,有一些積極進取的慾望。而天啟皇帝被一些人別有用心描述成文盲肯定是不準確的,但說他是儒家思想盲,未接受過完備政治教育肯定不會錯。因正德另類,天啟其實很聰明,二人不早死的話一旦熬過資深大臣,真正能柄權,在治理上不知會給大明帶來什麼新氣象。
只是假設永遠是假設,對天啟皇帝沈磊同情比崇禎更多。當然同情歸同情,木匠皇帝上臺大明距末世更近一步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下面就是大明失去南北一統的末代皇帝崇禎了。
大明末世愈近沈磊的軍事準備就愈迫切,只是向臺灣移民因遼東形勢與山東情況還算穩定,福建移民也無法大規模展開,其他流民收集困難,到年底也不過十萬多人,加前口子村這裡一萬多,加起來他統治下的人年底時也只有十二萬左右。
不談這些人來自各處互相口音不大能順利勾通,行為習慣與風俗也各別,總而言之還未能整合起來。就算是完全整合起來這十二萬左右人口看似不少,其實欲擴編軍隊也擴不了多少。
正常情形下這點人口適應當兵的人在一萬至二萬,當然二萬人是一切工作都停止,屬於只能在農閒時打一下的季節性軍隊,不然只能靠搶劫或餓死。
而沈磊這裡移民多,因而非正常家庭多。這一來男性比女性多,青年比例也較高一點。大致上以十六至四十五計算適合當兵人員達到四萬以上,但他這裡僅工廠與基本建設人員就用去近二萬,加農業上勞動力剩下的人已經不多了。
另外他不可能將年齡較大者也拉進軍隊,所以現在僅十六歲至十八歲有不少少先隊當預備兵員訓練學習著;運輸船半民半兵已有近千人。真正十八歲到二十四歲的水陸護衛隊共四個營加一個水兵陸戰營,一個營級水兵大隊,一個營級守備大隊,總計只有三千多人。
就這點兒兵力還分成海洋島、前口子村、臺灣三處,最近處在長礁嘴島放了一個連。兵分數處外,至今四六型步槍仍然只有一千多條,這個實力實在是不太足了。為此沈磊決定年底擴編出二個營來,步槍武裝數也要遠超過二千。
為應付接下來的形勢沈磊計劃在下面二年內擴編護衛隊總數不低於一萬,步槍不低於七千,威海型戰船不少於八條,陸舟四艘。
具體安排為四艘陸舟兩個水兵陸戰營一千餘人;二個水兵大隊八艘威海一千餘人;六個普通營四千餘人;一個綜合教導營七八百人;五個炮兵連一千人左右。其他為守備營,水兵基地與軍工基地警衛部隊等等。另外聯通大隊八十至一百哨海軍民二用,監管勞改隊的武警,治安的巡警之類半軍事組織根據需要設立。
再過二年沈磊治下基本上不大會超過二十萬人口,養一萬軍隊比例已經是超高了。正常情況是養不起的,好在他的工業規模大且產品都是能賺取超額利潤的,不然能吃飽飯與武裝了步槍,也買不起硝、磺、鉛之類。
有了上萬護衛隊特別是有了八艘威海進攻或許還不足,但防守臺灣是沒什麼問題了。只要與荷蘭人一戰之後他會馬上全面展開靖海計劃,只要靖海計劃一展開,不論移民還是金錢收入形勢會更加好幾倍。
當然擴編護衛隊不僅組織上的事,這次清剿海盜仗不大,可暴露出來的不足不少。為此沈磊下令從各班開始進行總結,不管戰術還是行動過程都要總結,並逐步進行排、連、營級討論與總結。
這個總結是為修改現在的行動守則不足,及紀律方面規定都要進行更細化的規定外。為鼓勵士氣這次總結對技術性犯錯都給予
《惡霸地主批鬥圖片》 第80章 部隊的再次完善(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