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自古以來 (第1/2頁)

金哨本無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時,本來只是來給茅庚送藥丸的俞太醫卻插嘴道:

“書中有載,北魏曾經遣人前往日本以北的蝦夷島索取鯨油,不知那個蝦夷島是否就是茅特首所指的島嶼。”

茅庚想不到在唐朝之前北海道那邊就以捕鯨聞名了,當下頗是好奇老先生到底還知道多少,便笑道:

“想必便是此島了。俞老先生還能告訴我關於此島的其他記載麼?”

俞太醫捋須微微一笑,緩緩道:

“老朽年青之時喜讀前朝歷史,又讀過不少野史筆記,每每驚歎漢唐文治武功,便如這蝦夷島,漢時應屬漢遼東諸郡管轄。東晉南朝時,蝦夷人曾來朝貢,服東晉之冊封。至大唐之時,蝦夷島則屬安東都護府管轄。老朽所知有關蝦夷島之記載,便只有這些了。”

茅庚心說你知道的已經很多了。

難道這些都是事實!且慢!咱用反證法推理一下,要是沒有天朝罩著蝦夷島,日本人近在咫尺,早就將蝦夷島佔了,不可想象還能等到十六世紀末。如此來看,日本人之所以遲遲不佔蝦夷島,很有可能就是礙於天朝的緣故!而到了十六世紀末,日本和天朝翻了臉,這才搶佔蝦夷島。如此說來,俞太醫所言或許正是歷史事實。照此說來,後世小小的一個釣魚島,值得爭個什麼勁啊!有關部門應該義正嚴詞地宣稱:北海道自古以來------。

話說咱天朝當年,手的確是伸得夠長的。

看韓侂冑那一臉驚詫的模樣,此前應該也是聞所未聞,韓侂冑此時對俞太醫完全是一副高山仰止的神情,事實上茅庚也是這樣。韓侂冑忍不住嘆道:

“果真如此麼?俞老先生該不是道聽途說吧?”

俞太醫苦笑:

“這些確是出自前人記載,絕非老朽杜撰,只是出處有些冷僻,韓大人或許不曾留意而已。”

茅庚心說,面前這位老中醫昔年竟然是考證黨一員,年青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憤青啊!大宋的文青們身處於大宋這麼個武力值孱弱的時代,實在是有些可悲亦復可憐,一個個只能追慕漢唐雄風,在回顧歷史之時做一回強國大夢,唉!大宋的讀書人吶,每個人多半都有地圖開疆、嘴炮強國的情結,當年的俞姓青年大約就屬於這一類人。呵呵!

韓侂冑隨手拿起一支鉛筆,在一張紙上寫上兩個字“夏裔”,然後問道:

“是不是這個‘夏裔’二字?”

靠!韓侂冑乾脆將島上的原住民想象成咱華夏移居海外的華夏一族了,夏裔島!呵呵!韓侂冑這份想象力,也真是很難得啊!

“吾所讀文獻之中,卻是‘蝦夷’二字,蝦米的‘蝦’,夷狄的‘夷’,想那蝦夷人並無文字,語言倒是有的,莫非他們本來說的是‘夏裔’,通譯官只道這個蝦夷島既然比日本還小,不過蝦居之地,便誤將‘夏裔’譯成‘蝦夷’了,今日韓大人寫出‘夏裔’二字,吾以為,或許便是本來的真相。”

乖乖!想不到俞太醫如此年歲,還死抱著一腔憤青情結,跟韓侂冑這個中年憤青一唱一和,不經意間就將北海道划進了天朝的疆域。

韓侂冑顯然是進入了角色,拍案道:

“如此說來,這個夏裔島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的屬地。如今孤懸海外,我輩理應向朝廷建言,派員前往夏裔島,才是正理。”

喂,我說你們兩個怎麼說著說著就跑題了,我壓根就不是那意思,我的意思是,先下手為強,佔了再說。不過要是這麼說估計韓侂冑暫時接受不了,那就換個說法吧:

“這個蝦夷島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屬地,這個固然不錯。不過大宋兩百年來與蝦夷人斷了往來,那蝦夷人並無文字,怕只怕他們不記得歷史上曾經有過內附天朝的大事了。”

一看韓侂冑微微頷首,神情由雀躍轉為低落,茅庚話鋒一轉:

“韓大人,不管是夏裔島還是蝦夷島,不管那裡的原住民認不認天朝,只管開船過去,佔一塊地盤再說。據說那蝦夷島比臺灣島還大上一倍,只不過氣候稍稍有些惡劣,但那塊海域實在是一個超級漁場,委實不容錯過,你看,北魏那陣子那裡就盛產鯨油,我敢擔保,只要到了那裡,便必定是穩賺不虧,這樣的買賣豈能錯過!”

“可若是那夏裔人不認天朝呢,我們又不能派遣大軍征伐,那裡離我大宋有數千裡之遙,貿然前去,無甚依憑,豈能立足!”,韓侂冑深知當今聖上對外政策是收縮而非擴張,收臺灣已經是異數了,可別指望官家支援去佔那八杆子打不到的地方。

茅庚一看,這韓侂冑原來也不是

《大宋京華夢門票》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自古以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