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0章 戰爭與八仙陳的聯絡 (第1/2頁)

東白山始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位專家還說了一些秘密,就是太平天國在開始起義時候,是得到會稽山勢力支援的,而且出發點也是好的。

在後來南京稱帝后,很多負面因素是一覽無遺了,會稽山勢力也是看不過眼。

根據某些神仙家族的意思是,太平軍怕南京呆不住,想退到會稽山區域來,可是這邊的勢力不同意,於是就勢不兩立了。

太平軍在諸暨瘋狂殺戮平民百姓,促使了包村死守的戰爭。

包村人包立身(1838-1862),又名包立生、包立勝、包立陞、包烈春,世代務農,人高馬大,身材魁偉,膂力過人,健行如飛,可用80斤重武器,據傳包立身能撒豆成兵,呼風喚雨,他的妹妹包鳳英也很厲害,和他也差不多。

包立身自稱得仙人傳授,……

神仙家族有傳言,假如太平軍沒有炮轟、沒有火槍,或許包村破不了,因為外圍還會有勢力去支援。

……

張偉仔細的分析著其中的一些“暗流”,表面上的歷史,不一定是有價值,而背後的某些隱情卻可以是一輩子受用的教材,八仙陳或許自己可以把它攤到桌面上!

也是因為好奇,受用張偉就對這位專家大大的“追捧”。

在張偉等等親戚的友好表揚下,專家又丟擲了一些秘密。

如牌頭區域也有死地,曾經的馮聖法的故事:被譽為“殺日寇最多的中國人之一”

如萬家嶺戰役,在專家的口裡,因為諸暨人的某些古老勢力與鬼子有恩怨,諸暨人常常會被某些人教育成“拒敵於國門之外”。

就是爭取不讓鬼子到諸暨地面來禍害諸暨人,在如此的大趨勢下,在外面開始就千方百計的努力殺敵。

……

1938年,武漢會戰,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指揮的第四軍、第七十四軍、第六十六軍、第一八七師、第九十一師、新編第十三師、第一四二師、第六十師,預備第六師、第十九師,第一三九師的一個旅,新編第十五師的一個旅,共十萬餘人,在江西萬家嶺一帶圍殲日本軍隊第106師團大部,這就是萬家嶺戰役。是役,馮聖法的部隊傷亡殆盡,與日本佬進行了殊死戰鬥,為戰役勝利奠定了基礎。

據戰史記載,第五十八師在師長馮聖法將軍率領下,兩面作戰,曾經腹背受敵,全師傷亡殆盡,馮師長為守住陣地向軍長俞濟時求援,俞軍長只得把軍部警衛營也用上,派出兩個連前往增援,該師終於扼死日軍第106師團的退路,保證了萬家嶺合圍的成功。

……

萬家嶺戰役從1938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歷時12天,日軍遭到毀滅性打擊,被殲1萬多人,被俘百餘人,滿山遍野皆為敵屍、棄械。

在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餘公里的萬家嶺,當地還流傳著“山不在高,殲敵則名”的佳話。

……

而當鬼子到諸暨附近後,諸暨人就反應非常積極,而且說明了其中的一位諸暨人,就是第一九四師師長陳德法,是諸暨陳蔡下河圖人。

諸暨出了一個參加抗戰人數最多的家族——街亭傅氏家族150餘人參加抗戰,獲得吉尼斯“中國抗戰第一家”認證。

馮聖法是諸暨人,對老家的地形瞭如指掌,指揮若定。

白馬鎮殲敵1941年4月初,馮聖法率暫編第九軍到達白馬鎮,該地為諸暨、義烏、浦江三縣交界處,三面數十里群山起伏,中間鑲嵌一條天然峽谷———浦陽江,是一個地勢險要的狙擊好戰場。

1941年5月12日下午,日軍糾集一個聯隊與偽軍近3000人,突破諸暨黃沙溪,沿諸浦官道直逼浦江。到達浦江白馬橋時以大炮試陣開路,對球山、鳳凰山、高園尖等制高點連轟百餘炮。可是抗日戰士沉著氣,按兵不動。下午3時,鬼子到達鳳凰山下,進入我軍伏擊圈,指揮員一聲令下,槍炮齊發打得鬼子暈頭轉向,死的死,傷的傷,大隊人馬立即龜縮排湖畈山腳的土地殿。之後,日寇分兩次組織兵力,想憑武器優勢強攻鳳凰山嶺後陣地,但全部被殲。

日寇稍事整頓後,又以更多兵力發起第三次衝擊,抗日戰士繼續發揮陣地優勢進行夾攻,打得鬼子焦頭爛額,屍橫遍野。從17日下午到18日早晨,日軍共發起九次衝鋒。戰士們冒著傾盆大雨,居高臨下,英勇狙擊,鬼子死傷500餘人。18日大雨漸停,敵援兵趕到後,又強攻鳳凰山等陣地。另一股敵軍則從清溪亭側翻過楊巡嶺,到大溪塢潛入我鳳凰山陣地背後。抗日戰士猝不及防,又被敵

《東白山茶葉》 第20章 戰爭與八仙陳的聯絡(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