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字與青銅器(1)

1

我認為,與禹或類似人物相比,夏王朝存在的確定性更大一些。雖然並不知道這個王朝是不是傳承了禹的血統,但它卻可以用“大”來形容。

各部族的首領會議的議長一職,最初是由推舉產生,但慢慢地改為世襲制,處於該職位的人掌握很大的權力。權力越大,這個寶座就越讓人眼饞。只要是世襲制,就會有明君,也會有昏君,王朝也隨之時榮時衰。只要魅力四射的權力寶座還在,自然就會有人想佔為己有。

中國王朝的興亡有種固定模式。除了秦漢的交替、塞外民族入主中原和被趕出的情況以外,大體上都是由王朝內部的人依靠實力奪取王位。

西漢是被大司馬——外戚王莽接管。東漢丞相曹操之子曹丕篡國建魏,而魏又被自己的相國司馬炎(晉武帝)篡奪了。晉被相國——將軍劉裕(宋武帝)取代。統一南北朝的隋文帝,原本是北周的一位八柱國(重臣),取北周而代之。隋被唐所代,唐高祖李淵也是北周的一位八柱國,還是隋的重臣。奪取唐朝天下的朱全忠(後梁太祖)曾是唐的節度使,之前投黃巢軍,後又反叛。除了幾次被外力推翻外,中國的王朝基本上是被體制內僅次於皇帝的實力派,也就是二號人物所顛覆。

根據《史記》中的記述,推翻夏王朝的殷湯是夏的方伯。所謂方伯,就是###不服從夏的部族的徵夷大將軍。一個叫葛伯的首領不舉行祭祀,湯以此為由去###他。透過這第一次###,湯必定能夠逐漸掌握軍事力量,成為夏王朝內部最大的實力派。

殷的祖先契是舜時代的人。母親簡狄是有嫆氏的女兒,據說是吞了玄鳥的蛋後懷孕,生下了契。這種卵生神話在東北亞、朝鮮等地非常多。“夷夏東西說”認為殷出身於東方,卵生傳說便是證據之一。

契幫助禹完成治水工程,所以舜安排他做了禹的同僚。前面提到,契被封於商地,所以殷又稱商。文獻記錄顯示從契到湯,殷共遷都八次。《史記》中提到從契到湯共十四世,所以遷都是非常頻繁的。

夏王朝從禹到最後的桀,共十七王。兄弟、侄叔相繼發生過三次王位傳承。如果按世代算,則和諸侯國殷一樣是十四世。在中國歷史上,一世可以估算為三十年。“世”這個字最初也是“三十”的意思。有的書中說,夏持續了458年,《竹書紀年》則稱是472年。

夏王朝的存在性就已讓人起疑,那麼其壽命又是如何算出的呢?是從禹的丁巳年到桀的甲午年計算得出的。是不是從夏代起就有了天干十二支呢?沒有確證。不過,殷甲骨文中已經以干支記事了。十二支採用了數的十二進位制法,在這方面“巴比倫起源說”顯得很有說服力,這也成了“中國文化西方傳來說”的依據。但也並不一定,“天下”是個新詞,之前要指代天下,用的詞是“四方”。四方再切成兩半就是八,切成三份就是十二,此外,一年的月份數也是十二。

殷遺址位於安陽縣小屯村,所以考古學家稱之為小屯文化。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最底下是仰韶文化層,上面是龍山文化層,再往上就是小屯文化層了。其中龍山文化層一般很薄。不能說龍山遺址就等於夏遺址,按時期來講,它比仰韶和小屯要短。此外,各地的小屯樣式的遺址也不全是殷代的。文化在混合後,顯示出向更優秀一方的傾斜,政權和文化層完全一致的看法過於單純。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文字與青銅器(2)

甲骨文已完全證明了殷的存在性,所以我們繼續談殷。契之後十四世的湯是個傑出的人物,而且他有一個傑出的臣下,叫伊尹。

明君得名相,國運因此昌隆,這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模式。神話時代的禹也是託付政治於益這個人物而獲得成功的,這在前文已提到。

夏王朝最後一個君主是履癸,也就是被稱作桀的那位。他既暴虐又沉迷酒色,是一個典型的暴君。各地首領叛亂不斷,在他###有施氏的時候,有施氏獻上妹喜,從此桀對妹喜非常寵愛,言聽計從。有個叫關龍逢的人勸諫,卻被桀抓起來殺掉了。殷湯聽到這件事後嘆了口氣,顯示出了哀悼的意思。桀大怒,把湯關到夏臺(監獄),不過最後還是釋放了他。

這也是後來歷史上重複發生的情節模式。在準備要幹掉二號人物湯的時候,這事卻沒能執行。大概要是殺了湯,他背後的勢力不會善罷甘休。

沒過多久,昆吾氏發起叛亂,夏方伯湯前去###。不過此時的湯已經下了決心,要推翻暴君桀。

各地的首領跟隨湯參加

《中國歷史風雲錄講的啥》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