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部分 (第1/4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皮島明軍與朝鮮水陸夾擊,斷其歸路,清軍豈能倖免?現在有孔有德帶來的戰艦,情況就不同了。因此,孔有德一軍,旗幟雖以白鑲皂,為鑲白旗漢軍,而號為“天佑軍”,明白表示天助其成之感。

另一助力是由孔有德而獲知旅順的虛實。在此以前,清軍最多隻攻到牛莊,不敢再深入。因此,孔有德降清奉召赴盛京後,未幾即隨嶽託徵旅順,大獲全勝,因而導致尚可喜來降,《清史列傳》本傳:

尚可喜,遼東人,父學禮,明東江遊擊,戰歿於樓子山。崇禎初,可喜為廣鹿島副將,值皮島兵亂,總兵黃龍不能制,可喜率兵入皮島斬亂者,龍鎮島如故。及龍以旅順之戰死,沈世魁代,部校王庭瑞、袁安邦等搆可喜,誣以罪。世魁檄可喜赴皮島。舟發廣鹿,風大作,不克進;世魁檄愈急,可喜心疑,偵得其情,嘆曰:“吾家世捐軀報國,媢嫉者反欲擠之死地耶?”遂還據廣鹿,遣部校盧可用、金玉魁赴我朝納款,時天聰七年十二月也。上遣使齎貂皮賚之。

八年正月,可喜舉兵略定長山、石城二邑,擒明副將二,合眾數千戶,攜軍器輜重,航海來歸;命安楫於海城,贍給糗糧牲畜,並以我兵徵旅順時所獲可喜親黨二十七人與之。四月詔至盛京,賜敕印,授總兵,軍營纛旗以皂鑲白,號“天助兵”。

尚可喜及孔有德、耿仲明皆從徵朝鮮,朝鮮既降,轉攻皮島,《清史列傳?英親王阿濟格傳》:

(崇德元年)十二月上徵朝鮮,令駐守牛莊。二年三月以貝子碩託等攻皮島,久未下,命引兵(一)千往助,四月至軍,令都統薩穆什哈率護軍前進;都統阿山等率銳卒,乘小舟,疾攻西北隅;兵部承政車爾格督八旗及漢軍、朝鮮等兵,乘鉅艦逼其城;都統石廷柱、戶部承政馬福塔從北隅督戰。敵不能支,遂克皮島,斬總兵沈世魁,敗諸路來援之兵,俘戶三千有奇,船七十,貲畜無算。

此所謂“漢軍”,即指天佑、天助兩軍。尚可喜因與沈世魁積怨,尤為賣力。其時孔、耿、尚均已封王:孔為恭順王、耿為懷順王、尚為智順王。

皮島既克,清朝在關外已無敵人,可以全力攻明。太宗善用降將,而最重者為祖大壽,打算著到與明朝全力周旋時才用他;此時便是時候了。《貳臣傳》本傳:

崇德元年,上授大淩河降將世成、澤潤(以侄而嗣為大壽長子)三等子,澤洪(大壽第三子)、可法(大壽養子)一等男,皆任參政。二年以蒙古輸誠、朝鮮底定、廓清皮島諸捷音敕示大壽,使密陳徵明之策。大壽又不報。

祖大壽不但不理,而且在崇德三年(崇禎十一年)清兵大舉伐明時,在關外力御清兵。崇德三年之出師,為六次侵明中的第五次,但實際上為正式徵明的第一次,《清鑑綱目》:

崇德三年八月,清師再舉,太宗自率大兵向山海關,而令睿親王多爾袞,由密雲縣北,毀牆子嶺而入,會於涿州,分兵八道,由盧溝橋進趨良鄉,下四十八縣。

又:《貳臣傳?祖大壽傳》:

(崇德)三年移駐中後所,邀阻徵山海關大兵,互有殺傷。上親臨以敕諭之曰:“數載相別,朕謂將軍猶在錦州,欲一晤而旋;不意將軍乃駐此地!出城一見,是所願也,至去留之意,唯將軍是聽,朕終不相強。若曩則來而釋之,今乃誘而留之,何以取信於天下乎?將軍雖屢與我軍相角,為將之道,固所宜然,朕絕不以此介意,毋因而見疑。”尋命移師攻其兵之列營城外者,至則大壽已收兵入城矣。

由於祖大壽擋住山海關一路,太宗又不欲力戰,因而這一次侵明,復又變為“飢來趨附,飽則遠颺”式的大擄掠。細考紀傳,太宗的戰略是,以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領重兵破邊牆為先鋒,而太宗則由祖大壽為助,公然入關,與多爾袞分道完成對北京的包圍後,會師涿州,大舉進攻。及至山海關被阻,此役即成了多爾袞的重頭戲,而他唱得有聲有色,《清史列傳》本傳:

清軍入關,貳臣立功(4)

(崇德三年)八月,授奉命大將軍,統左翼兵徵明,自董家口東登山,毀邊牆入,掩其無備,取青山營,遣人約右翼兵會通州河西,越北京至涿州,分兵八道,右傍山麓,左沿運河,長驅並進。自北京西,千里內,明將卒皆潰,略地至山西界而還。復東趨臨清,渡運河,攻濟南,破之,還略天津、遷安,由太平寨出青山關,凡二十餘戰皆捷,克城四十餘,降者六,俘戶口二十五萬有奇。四年四月凱旋。

按:“河西”者,通州張家灣以南的“河西務”;所謂“右翼兵”,當是太宗長子豪格所率領。《清

《清朝的皇帝皇后順序表》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