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常見的古老的村莊,原本粉牆黛瓦的農居,現今都斑駁蒼老,有些已搖搖欲墜,後院圍牆大多坍塌,裡面果樹與雜草相伴。巷道是青石板路,走著走著就到村後,坡地漸漸上揚,種滿了果樹,大多是楊梅、枇杷、青梅,還有高而多姿的銀杏樹,果林之後就是上山的路了。
人隨山勢升高,視野逐漸開闊,四周呈現美麗景像。消夏灣巨大而美妙的深弧,映掩在山塢綠叢之中的灰白色村莊,聳起的山脈那一道道長長的垂線,山脈之間幽深的山谷,漸次展現眼前。
冬天,山塢裡的果樹仍是綠的。
山並不陡峭,是緩緩上升的,令爬山的人很輕鬆就能越過一座座小山嶺。村主任說,與國內外名山巨川比,這一大片山只能算小丘嶺,儘管飄渺居太湖七十二峰之首,海拔也才330米而已。
我觀察四周,感覺眾山均如饅頭般深圓墩厚,飄渺峰隱在後面,像一籠小饅頭中的一隻大饅頭,因山頭與山頭起伏不大,是逐漸升高的,所以當飄渺峰最終在山後出現時,也毫無峻拔高危之態,猶如一座巨大的三角形大帳,渾圓端莊,背襯灰藍色的天空。
一望無際的太湖環繞四周。於岸邊溼地和水田之間升起這片連綿的群山,漸次升高,拱托起這座飄渺主峰,雖海拔只有300多米,已足夠稱得上波平如鏡之太湖中傲視群峰的偉丈夫了。它毫不駑拔弓張,卻懷抱寬闊,溫潤而敦厚,很像開口必定是一口綿軟儒雅吳儂軟語的忠厚長者。
山體升到一定高度,植物便起了變化。除一些稀疏的馬尾松,再上便是砂石巖崖為主了。
途中一座小山包上有一堆黃石斜坡,面上頗平整,石崖旁刻“仙人臺”三字,近旁幾株新栽的小松樹。傳說古代樵夫上山砍柴在此遇仙人下棋,旁觀一刻下山才知村裡人事皆非,已過千年。這故事到處都有,感覺中那場所應在深山之中,四處險崖奇峰,古樹垂蔭,藤蘿高掛才是,只有那種地方才說得上雲臺高築,仙風飄逸啊,怎麼會在這種低矮、淺露、荒脊的淺山之上也有仙人石呢?心中先存了不信,往下看,山塢與村莊歷歷在目,還有不遠處的太湖。似乎雞犬之聲皆可相聞,離人間倒底還是近了一些。
後來得知,這縹緲峰的仙人臺,相傳為四皓聚會弈棋之處。四皓即甪里先生、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因秦末曾隱居於陝西商山,又都白髮皓首,被並稱為:“商山四皓”。劉邦晚年寵幸戚妃,欲廢呂后之子太子劉盈(漢惠帝),改立戚妃之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后採納張良之計,遣太子劉盈親執張良手書至商山,厚禮相邀,感動四皓如漢輔助太子。高祖見太子由此四人輔助,嘆道:“羽翼已成,難動矣。”由此打消改立太子的意圖。四皓助劉盈登基後,即辭官雲遊天下,最後在太湖之中的洞庭西山隱居。甪里先生姓周,隱居西山甪里,今尚有甪里先生讀書處——甪庵遺址,村中周姓大戶,即其後人。東園公隱居於西山鳳凰山西南一里,即今東村。綺裡季隱居於西山綺裡,夏黃公隱居於西山黃公井,其旁居民多姓夏,俗稱夏黃公後人。甪里、東村、綺裡、黃公井,均因四皓分別隱居於其地而得名,至今尚留完整的古村。這四老隱居西山後不問世事,整日遊山樂水,外面無人知其所終。說這縹緲山腰的仙人臺,就是他們所留下的遺蹟,倒也讓人信服。 。 想看書來
飄渺峰的四季(2)
相傳漢惠帝登基後,為感四皓之恩,雖不知其下落,讓在商山腳下丹江之濱建四皓陵,“四皓古陵衝北斗”為舊時“商州八景”之一,當地官吏又分別在陝西商縣與丹鳳縣建造四皓墓以便祭祀,卻不知當年這四位老人卻遠在縹緲峰下太湖之畔優哉遊哉,樂不思歸了!
這縹緲峰因為商山四皓隱逸於此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再往上仍在半途之中,右側寬闊平坦的山地之上有座黃褐色小石屋,屋外是同樣石砌的小山牆。遠看這小石屋似乎就像砌在山邊之上,頭頂天,背靠深長的山脈。
走近一探究竟。原來是座廢棄的小廟,房門緊鎖,久無人煙的樣子。村主任說這裡原先是座很有名的城隍廟,唐伯虎也曾來過,還題過字,只是全散失了。就近看這座小屋果然就砌在山脊的側樑上,視野極好,臨谷一側的圍牆半塌,冬天藤蘿的枯紋仍印滿了低矮石壁,石院無門,只剩一個門狀石框,也自有一種原始質樸簡陋的風格,和這山這天這谷融為一體,讓人看了心裡舒坦。
在途經的一些山頭,還有周圍連綿的山脊之上,常可見圓錐形的高土墩,近處的不細看不會引起注意,但遠處的在天底下剪影般突起,倒更
《吳山荷》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