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隔岸觀火 (第1/2頁)
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子恆此人,統略知之。”
龐統看著認真傾聽的孔明,心中終於舒服了一點。
“曹賊征伐張繡之前,多攜子同徵,建安二年張繡先降後叛後,使曹子脩身死,曹子恆乘馬逃脫。”
張飛插嘴道:“軍師你這說的,啥叫先降後叛啊,那曹賊乾的是人事兒嗎?”
“三弟,休得多言。”劉備斥了一聲防止跑題,並示意龐統繼續。
“曹子脩身死後,曹子恆便被養在許都至今,此前孔明與我概述其權鬥之事,此子不經軍陣,不知兵。”
“主公孤行夷陵,然北方非遍歷戰陣的曹賊,僅一孺子,孫侯假言拖之,朝中再有腐儒誇誇其談,其人必隔岸觀火。”
龐統說的含糊,但張飛聽得明白:
“軍師意思是說這個曹丕是個宅裡橫的?”
眾人點頭,歸納一下不就是這個意思?
【劉關張三人兄弟之情,舉世皆知。
220年十月底,曹丕正式篡漢稱帝,在一次朝會上曹魏就提出過一個議題:
劉備是否會因為關羽之死而興師伐吳?
曹魏朝臣意見很快達成了統一: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
魏延目光有點崇敬,曹賊之臣雖然言語不遜,但至少也是承認了關將軍的強悍,名將!
張飛倒是呵呵一笑:“大哥,看來這曹賊的亂臣頗為自信。”
劉備不說話,只是看著篡漢兩字發怔:
在後世看來,後漢這便亡了?
嘴上倒是嗤笑一聲:“行逆亂之舉,反倒不敢認?稱漢為蜀,自欺耳。”
“此事容易。”關羽淡淡道:
“等兄長陳兵許都,我定然立馬執刀問此公卿,吾等是蜀還是漢?”
【但這時候唯有劉曄跳出來不同意,此人對於劉備性格看的非常清楚。
首先認為劉備此人性格剛強,從不服軟且不夠圓滑。
這個說的倒是沒錯的,畢竟劉曄乃光武之後,阜陵王劉延後代,正牌宗親。
我一個正牌皇親都應天順民了,你說你一個八百杆子打不著的宗親你拼什麼命?】
劉備已經對皇叔的身份並不執著,聞言只是淡淡一笑,但更多的還是可惜:
“子揚膽識過人,然曹賊與其有恩,甚為可惜。”
蔣琬既不服氣也有點憤然:
“世祖之後以身奉賊,主公微末起家反而行光武之事。”
“曹賊之恩,比得過漢室之恩?”
“自是不如。”孔明搖頭:“揚州之亂時曹賊救他於亂軍之中確有恩情。”
“然身為宗親,失大義全小節,殊不智也。”
張飛比較實在,叫道:
“嘿,姓曹的當著他面刨祖墳,他還能不聞不問,倒是好臣子!”
【性格上劉曄認為,劉備越是絕境越會採取激烈手段,以顯示自己還遊刃有餘。
其次,劉備和關羽的感情,名義上君臣,實際上感情比父子之情都要牢靠。
如今關羽新喪,若劉備不能興兵為其報仇,那要如何給關羽一個交代呢?
劉曄將劉備看的很清楚,而後來西晉名臣傅玄同樣對劉曄分析的很清楚:
以劉曄有的明智權計,要是居有德義,行有忠信,古之大賢也就這樣了。
換個角度來說就是罵劉曄空有一個賢者的腦子,既無德義,又無忠信。
但再換個角度來說,那便是如此名臣也需要承認,劉曄的腦子真的很好使。】
“這到底是在夸人還是在罵人?”張飛蒙圈了。
孔明搖晃著羽扇笑道:“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忠信德義乃是立身之本,此般全無,空有其才又有何用。”
“軍師這麼一解釋俺就懂了!”張飛以拳捶手:
“這人是在罵這劉曄不算人!”
“這劉子初倒是有識人之才。”龐統還挺佩服:
“三言兩語便能斷定主公必然兵出夷陵,但後世如此之評,恐怕劉子初不得善終矣。”
【不同於如郭嘉孔明這樣能一策安國的謀士,劉曄在歷史上知名更多的是因為他的超世之計沒有被採納。
其一是曹操拿下漢中之後,劉曄勸曹操得隴必須望蜀,需要趁著益州不穩,挾大勝之威,益州之民必然望風歸附。
如若現在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筆趣趣》 第99章 隔岸觀火(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