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零四章 白駒過隙一甲子 (第1/3頁)

巡山校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意池”之中的修煉持續了數載,歸無咎才意識到這段履歷,是他在下界修道途中的一道重大轉折,亦是一件大幸事。

在歸無咎原本的計劃中,完成蒐羅五行雜玉這一任務之後,自己便脫離了束縛,大可在容州乃至四州地界遊歷。憑藉元玉精斛“假丹”之術以戰養戰,奪取金丹,與各派修士交手的過程中錘鍊自身的神通領悟、鬥法經驗。

“天人立地根”的契機,亦由此而始。

歸無咎最初並不願意接受獨孤信陵的投靠,原因便在此處。當時在他心中,孑然一身獨自在,奮起一劍行荒海,才是他二三十年後所要選擇的道路!

有那麼一位功行精深的“僕從”,萬事有了倚仗,心意便不純粹,實在非他所願。

這條道途最先出現偏移,是在玉嵐秘境“生死門”中遭遇裴鴻平之時。歸無咎當機立斷,藉助“鏡珠”之力成就魔門至高功法。

這道抉擇固然是他挑戰軒轅懷,衝擊“九宗真傳第一”的正確抉擇,收益不可謂不大;但陰差陽錯之下,歸無咎在下界的預定軌跡卻不得不受到衝擊。

無它,原本歸無咎藉助“假丹”之術迎敵下界金丹四重境修士,雖神通精微勝過其等一籌,但所受限制絕不在小。可謂帶著鐐銬跳舞,並不敢言一定必勝。

若是一不小心遇到以寡敵眾的局面,更是對他心、體、技、精、氣、神的全面考驗。

但是魔道功法一步登天,成就金丹極限,和下界金丹修士交手的價值卻因此大為削弱。因你早知必操勝券,又豈能受到絕境搏殺下的鍛鍊之功。

除非像遭遇星月門圍剿那次經歷,以眾擊寡不說,更結下“四相歸一”法陣臨敵,歸無咎才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

但那等機緣巧合,並非輕易可以獲得。

至於更進一步,正面挑戰元嬰真人,那是想也不要想的。道途之上,每一個大境界之間的差距俱是一大飛躍。相比較而言,由靈形到金丹幾乎算是唯一有越階作戰理論可能的階段。

至此之後,一步一登天,殆非誇飾。

金丹境界到元嬰境界,尤為重大分野。由淬凡四關至金丹境界,乃是練氣駐形從無到有,最終趨於圓滿;而破丹成嬰,卻是凝練一點性靈脫此凡軀,超脫不壞的開始。二者之間判若雲泥,不可同日而語。

是以歸無咎早早成就魔丹,反而使自身道門功法的磨礪落入一甚為尷尬的境地。

直到潛入夕山島之時,歸無咎計劃之所以一直未變,只是苦於找不到更優的門徑罷了。

稍稍遺憾之餘,歸無咎亦不得不自勉:百載結成金丹,才是根本要事。如期完成,便算成功。其餘至於瑣碎時間將神通法門、鬥戰經驗推演到那一步,依自家緣法便可,不必過於勉強。

畢竟尚有全珠以為倚仗,“實證”一關多多少少也會受益。

所幸機緣垂青,有“意池”取代了盲目的比武論劍,使歸無咎未曾留下遺憾。

“意池”之中每一道法訣竹簡,俱是一位前輩畢身道途之所繫。其中最近的一位,距今也有二萬三千餘載;以功行而論,無一人在元嬰三重境之下。

要知曉“意池”中所載,並非空泛的神通領悟,而是紮紮實實地記載了每一位前輩的道途經歷,法訣辯證,鬥戰心得,總而言之是一切“經驗”的集合。

通常而言,神通法訣儘可傳得,但修士之道途履歷、心證變化,本為絕密。即便親若衣缽弟子,也絕沒有筆之於書,傳之後世的道理。因為這意味著一旦為敵手獲悉,極易從中窺破自己道法心性之破綻。

若一人倒也罷了。“意池”中這些修煉空蘊念劍的前輩共八百人,均如此做,原因為何倒是難以索考。

但對歸無咎而言,悉數消化,相當於獲得了八百位前輩修士“實證”經驗之集大成,收穫不可謂不豐厚。天之厚賜,不過如許。

不過話雖如此,若是歸無咎自己並未在金丹之前成就真實的劍道神通,這些前輩實證經驗依舊如鏡花水月,難以為歸無咎所用。這其中元玉精斛假丹法訣之功,依舊並未被取代。

這數十載時間,終究並未成為歸無咎的遺憾。

完全消化領悟一人之所得,大約需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大致算來,完成此事的時間恰好將金丹境之前之餘暇完全填補,彷彿天作之合。

精研“空蘊念劍”的同時,歸無咎自身功行也在堅定不移的進步。

意池中修煉的第十六年,歸無咎遇到了破境靈形三重境的關口。

《萬法無咎百度百科》 第一百零四章 白駒過隙一甲子(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