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7章 楊憲之死 (第1/2頁)

陸一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若在北方推廣,必然要將現下收穫的土豆和紅薯運過去,當做種子。從京師出發,北上千裡之遙,所費時日不短,若是儲存不當,土豆和紅薯都會發芽。一旦其發芽,再食用的話就會中毒,切不可大意。”朱標想到之前忘記叮囑如何儲存,眼下得重視起來了。 “中毒?那該如何儲存為好?”朱元璋一聽吃了會中毒,立馬嚴肅起來。 “只要記住兩點即可,其一,乾燥;其二,避光。只要做到上述兩點,土豆和紅薯就可儲存相當長時間,起碼過冬沒有問題。”朱標給出瞭解決辦法。 “這倒也是挺容易的。比如放在地窖裡。”朱元璋一聽原來儲存方法如此簡單,便放心了許多。 “父皇明鑑。京師的土豆和紅薯運往北邊後,要在那裡過冬。以北平的天氣而論,眼下已經不太適合種植,要等到明年的春天才行。而中原一帶,譬如河南、山東以及京師附近,則可一年種兩次,分別為2、3月份和8、9月份。再往南邊,例如廣東、雲南等地,則可在水稻收穫之後,再種植,約莫來年2月份就能收穫。”朱標順便說了一下在各地種植的時節,方便以後推廣。 “這倒也是因地制宜,很不錯。老大,你把關於土豆和紅薯推廣、儲存的事情列個章程,直接交待戶部去辦,明日咱會下旨讓戶部有司官員配合你。行了,你先回去吧,晚上一起吃飯,你娘想你了。” “遵命。父皇操勞國事,要注意休息,兒子告退。”朱標深鞠一躬,退出朱元璋的視線,才轉身離開。 晚飯時間,朱標準時到了坤寧宮。馬皇后已經準備好了一桌可口的家常菜,一家三口圍坐桌旁,閒聊天。席間,朱標給馬皇后說了幾種土豆和紅薯的吃法,譬如土豆泥、烤紅薯,拔絲等等。這些個後世普普通通的菜品,在這個時代成了從宮廷流傳出去的御膳。 十日後,工部上呈了一把火繩槍和一把燧發槍以及數十發彈藥。這兩把槍顯然是經過仔細的打磨,槍身空閒處雕龍畫鳳。朱元璋拿在手上,細細打量,掰掰燧發機括,扣動幾下扳機,讚不絕口。在朱標的建議下,於奉天殿前的廣場之上,在一群武將面前,舉行了一場新舊火器的比賽。 結果可想而知,新式火槍,無論是火繩還是燧發,都比火門槍強太多了。同時,李賢上奏的三疊陣法,也頗受好評,在比賽中也演練了一番,圍觀的武將都驚訝不已,如此密集的火槍齊射,對面非得被打成篩子不可。 沒想到第二日,大都督府要求更換新式火槍的奏疏就擺到了朱元璋的桌案之上。不過,眼下明軍百萬之眾,使用的火門槍少說也得有十萬支,這要是全部更換為火繩槍或者燧發槍,以現在的造價,怕是得幾百萬兩銀子,更何況,軍器局也提供不了這麼多貨。 顯然,朱元璋對這些心知肚明。而這份奏疏,他只當是武將們對於新式火槍給予好評的一種表現形式,看過就罷了,根本沒當回事兒。朱標看到抄本,也是無奈地笑笑,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現在可沒有流水線和機械化生產,得慢慢積攢才行。為此,他特意派人去知會沈奇,命其開始生產燧發槍,產量少不要緊,保證質量為要。 洪武三年的夏天發生了一件大事,中書右丞楊憲升遷左丞,僅僅月餘便被李善長、胡惟庸等參劾——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終以罪伏誅。中書省左丞正二品大員,可以說是大明建國以來處置的最高階別官員了。楊憲生於1321年,在朱元璋攻克南京後,投奔其麾下,初為幕僚、掌文書,屢次出使陳友諒、張士誠,做事幹練,逐漸得到朱元璋的賞識。 那時的朱元璋作為割據一方的義軍領袖,對於手底下的兄弟,一方面以誠相待,另一方面也暗中監視,設立了名為檢校的特務機構——大名鼎鼎的錦衣衛的前身。楊憲就是其中一員,而且是個領導人物。 楊憲在檢校隊伍中工作賣力,搞情報是一把好手。朱元璋打敗張士誠後,在其地盤上設立浙東行省,以外甥李文忠總管軍政民務,派遣楊憲為隨從屬官監視李文忠。楊憲沒有因為李文忠的特殊身份而畏首畏尾,本著情報人員的職業精神,向朱老大彙報了李文忠擅自啟用張士誠部降臣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五人參與政務的訊息。 朱元璋對此很是在意,對張士誠地盤上的人滿是疑心,得此訊息立即逮捕五人,屠、孫二人被殺,其餘三人充軍發配。李文忠為此也受到了責備,心中對愛打小報告的楊憲沒什麼好感。洪武元年,朱元璋北巡開封,劉伯溫和李善長留守京師。時任御史中丞的劉基抓住了中書都事李彬貪贓枉法的證據,要將其斬首問罪。 但是李彬和李善長關係匪淺,又是下屬,李善長有意留他一命,即便劉伯溫已經請示皇太子朱標,仍然採用拖字訣捱到了皇帝返京。朱元璋對官員貪汙、枉法深惡痛絕,認為劉伯溫的處置並無錯處,按律當斬。李善長又提出

《小說意難平之重生朱標》 第57章 楊憲之死(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