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兩難 (第1/2頁)
解衣唱大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五章 兩難 應天府的位置太重要了。 在政治上,這是太祖的龍興之地,意義不消說、更重要的是經濟上。 如果把京師順天府比作帝國之首,南直隸的應天府便是帝國的心臟。毫不誇張地說,這裡才是大明的命脈所在:不僅僅是北方的軍隊、地方官僚系統,包括朝廷中樞,想要有效運作,都必須倚靠南方的漕運維繫。 與富庶的南方不可同日而語,自古以來北方就不是主要產糧區。更北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漠和草原。上千年了,每到不好的年景,北虜便會大舉寇犯,攻破邊牆南下打草谷。為了一勞永逸地消除這個威脅,當然,更因為那裡是成祖爺“靖難”起家的根據地,而南直隸的官場則是建文皇帝留下來的,用著心裡不踏實,於是雄才大略的成祖開天子守國門之先河,毅然遷都燕京,只不過在舊京留下一套六部的空架子而已。 百餘年來的磨礪,九邊精銳已經成為帝國最強軍的代名詞。不過,再強的勁旅也要吃飯,大運河便是帝國的大動脈——糧食、白銀、布匹、絲綢、鹽巴……分別在富庶的湖廣、繁華的蘇杭裝進漕船,順著長江水系,向東,向北,最後在緊依應天府的揚州集結,再沿著大運河源源不斷的向北方輸送著支撐帝國運轉的絕大部分米豆和餉銀。 再小的船隻也比最強壯的牲畜車裝載得更多,更不消說人了。而且,木船不需要休息、更不需要吃飯,越是大規模、遠距離的運輸,這種成本的差異便越是懸殊——貨船寧可沿途僱傭縴夫溯江而上幾千裡也不會選擇陸運,便是重要原因之一(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道路開闢養護的鉅額投入)。在任何時代,包括今天,水運,在大宗物資的運輸中都佔絕對優勢,何況是那個沒有機械化的時代。依靠陸路和人力畜力的大規模運輸,其代價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千里運糧,十不存一。除非,像關盛雲那樣,不惜一切代價——當然,其結果只有一個:身後會留下千里無人區。 帝國為了維繫這條大動脈的暢通,特別設定了漕督,也就是漕運總督,駐節南直隸淮安府,全稱為“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漕督權力之大,遠勝任何一省的巡撫或布政使:不僅全長3000多華里的運河沿線和軍務歸漕督管,甚至還擁有民事權,萬事以其為首,一切都要為漕運讓路!投入更是天文數字,如果被逆賊掐斷,其後果,遠不是一條布政使的人命所能承擔的——對此,薛孝文心知肚明。 得知賊亂聲勢浩大,漕督王志棟藉口協防,帶領三千漕兵跑到了揚州。漕兵?呵呵,平日裡拿鞭子欺負漕工苦力耀武揚威自是不在話下,對槽頭們吃拿卡要更是行家裡手,哪個失心瘋的傢伙才指望他們拿刀槍打仗!就算漕運總督的親領標兵也是擺設而已——漕標雖然也掛個標兵的名頭,真動手,弄不好連衙役們都打不過! 王志棟之所以跑到揚州,唯一的原因是倘若賊人逼近,可以躲進牆高壕深的應天府城!瓜洲渡是漕運中樞命脈,賊來可不僅是搶劫,更鐵定會一把火燒掉——這樣的話,哪怕再奪回來,往少裡說,漕運也會癱上一兩年。 漕督是肥得流油的美差,能撈到這個職位,靠山便不是一般的硬——閣老、六部那裡不消說,還必須要聖上信得過的人才能做!所以,到那時,王督很可能是個丟官罷職永不敘用——誰的腦袋會第一個搬家,薛孝文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 廬州府衙里正在軍議。 絕地反擊擊敗了關盛雲,又繳獲瞭如此巨大數量的優質軍糧,興奮之餘,宋明議和孫杰不約而同地想到一個問題:攜帶如此之多的糧草,賊人絕不是來搶劫的。其戰略目標,也絕不會是區區一個廬州府和安慶府,甚至,也不會是應天府這麼簡單!而且,兩股巨寇傾巢而出,寧可身後留下赤地千里,徹底絕了自己的後路,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賊人妄圖在某個地方長期盤踞下去——至於地點麼,看兩股巨寇的行進路線和動員規模,連史二雷都能脫口而出:南直隸! 大功已經立下,廬州府城肯定是保住了——即使賊人捲土重來,府城兵精糧足士氣如虹而且民心所向,硬剛個一兩年絕對不是問題,而且,就算這次朝廷裡再扯皮,也不可能拖一年還不派援吧?擺在宋明議和孫杰眼前的,其實是一道選擇題:是否出兵揮師南下去解安慶之圍。 當然,最穩妥的辦法是固城自守。 首先,孫杰部總共只有兩千戰兵,這一場打下來,陣亡傷病減員超過兩成,其餘的也需要一段時間修養恢復。即使有宋明議的全力支援徵召新兵,訓練磨合也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孫杰帶兵多年,他的經驗是決不讓新兵自立成營,而是打散到老兵營裡讓老兵帶著,而且不貪多:每個果裡每次最多補充進兩三人,這樣,在眾多基層士官和老兵們的帶領下,部隊始終能保持強悍的戰鬥力*。當然,這也意味著所
《狼煙晚明 小說劇情解析》 第二十五章 兩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