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八章 喜悲 (第1/3頁)

解衣唱大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八章喜悲

前朝李世忠的勢力幾乎被斬草除根一掃而空,大批被貶黜的清流官員們重沐天恩被紛紛開復,朝野一片歡騰。是的,連民間到處也都洋溢著歡樂的氣息。

理由很簡單:大明百分之九十五的百姓都是文盲,本身並沒有任何主張,更談不上思想,他們的一切判斷都來自於被灌輸的認知。以對歷史人物的態度為例,即便是鄉下的黃口小兒,聽到曹操的名字便要狠狠地罵上幾句奸賊,聽到劉備佔了成都便雀躍歡騰鼓舞——無他,說書先生講的《三國演義》是其是非觀的唯一來源,並對此深信不疑。在這些百姓眼中,人只有黑白兩色,不是好人便是壞人:劉皇叔與曹操打仗,劉皇叔當然是好人,那誰是壞人還用問麼?如果有誰跟他們講述起由於窮兵黷武給蜀地百姓造成的災難……不被活活打死才怪!簡單的頭腦完全無法接受超乎理解能力的東西,所以,那一定是異端。

說書先生盡是些屢試不第全然絕了正途之念的落魄文人,靠給鄉人俚夫講故事餬口謀生,其影響力都能如此之大——被李世忠轟出廟堂掃地出門的官員們,口才見識何止比那幫說書的高出百倍?自己丟了官職是拜李世忠所賜,在他們口中,李公公當然十惡不赦,又怎麼可能做過什麼好事?所以,儘管從來沒給苦兮兮的農民加過一枚銅板的稅、從來沒在底層草民身上動過一絲念頭,哪怕在其最為權勢熏天時,李公公在民間的風評也沒好過!而他甚至還幫倒忙,給自己屁股底下又加了一把火:李世忠出身貧苦沒怎麼正經念過書,知道底層草民的不易,所以對普通人有天然的同情心理。待得知民間對自己有極大誤解甚至詆譭時,他的反應是驚訝,繼而憤怒,做法更是簡單粗暴:咱家對你如此好,你竟忘恩負義居然敢編排咱家?來人,給咱家往死裡打……這下,妥妥的惡毒權閹形象就更加坐實了。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囿於落後的通訊手段,處江湖之遠的下崗官員們很難及時瞭解京師情形與朝政風向,這種想法大錯而特錯。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尤其在大明,東林書院那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表達的非常貼切——因為朝廷有透過《邸報》公開政務的習慣。《大明會典》要求,京師及地方官員上奏的各種章奏疏議,連同聖天子的批答,都要送給吏戶禮兵刑工六科中相關的給事中,再轉令刊登於《邸報》公佈,隨後一體施行、朝會時六科給事中也要輪值做詳細記錄,包括聖天子與朝臣的國家大政討論內容。記錄經過聖天子稽核後抄發京師各衙門“互相傳報以告朝政”。而且,《邸報》不僅供官員閱讀,也向民間公開!因此,只要你識字,哪怕只是個平頭百姓,對朝廷的各種措施、政策都會有非常高的知情權——不得不說,在政務公開這個層面,大明做得確是很不錯。

扯遠一點,一介布衣的談遷能悶在家裡修纂《國榷》靠的就是《邸報》——甚至連《明實錄》,編纂素材也大半來自於斯。

所以,得知“惡貫滿盈”的李世忠集團徹底覆滅,百姓們奔走相告,其歡欣鼓舞甚至還在朝廷百官之上,卻全然沒意識到,不加賦甚至免過不少農稅的李公公的倒下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大逆已除,餘黨盡覆,這下好了,朝中再無奸佞,滿朝百官都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這叫做——“眾正盈朝”!

然後……南京地震了!

金陵、建鄴、建康、江寧、集慶……都曾經是這個城市的名字,直到太祖提三尺劍驅除韃虜一統神州定都於彼,改名為應天府。後成祖為拒北虜,開天子守國門之先河,遷都至順天府,民間便將大明兩京分別冠以南北稱之。南京是大明留都,有與順天府一模一樣全套的六部五寺三法司行政班子,又是太祖龍興之地,其重要性僅略遜順天府半籌而已——留都地震,毋庸置疑,這分明是上蒼示警啊!

可是……都眾正贏朝了,這老天爺為什麼還要示警呢?

“臣啟萬歲。國朝祖制,聖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閹黨無視昭昭天理,加賦於書香門第,斯文掃地,實悖聖訓。臣請萬歲免之以應蒼天之警!”

“好!國朝養士兩百年,確無此理。不得徵賦於有功名之家。內閣擬旨吧。”

“吾皇聖明!吾皇萬歲!”

“臣啟萬歲。聖天子當德牧四海而不與民爭利。閹黨矇蔽先帝,巧立商稅、海稅、礦稅等種種名目,四遣諸內侍搜刮民脂民膏,橫徵暴斂宇內鼎沸黎民怨聲載道,臣請萬歲盡廢之。”

“朕準了!”

“吾皇德比三皇,吾皇萬歲!”

《狼行拂曉片尾曲》 第八章 喜悲(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