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6章 德國人又送上門了 (第1/3頁)

雪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天特別忙,更新晚了點,晚上應該還有加更,兄弟們抱歉!】

負責這艘鐵甲艦製造的是由船政高階技術工王睿傑領導的船舶攻關小組,成員全都是有這數年鐵脅船製造經驗的中國技術工人。

德國船舶技師安德魯在他的ri記中記載道:“我的這些馬尾船政的同僚們,完全陷入了對船舶製造的狂熱中,在他們看來,在親手分析和部分拆解過一艘鐵甲艦後,還有任何未被掌握的造船技術,那都將是一樁恥辱……看來他們需要的是由他自己親手製造的鐵甲戰艦……”

“他們一天工作18個小時,白天在船塢上進行船體建造,晚上則集中在一起探討、研究鐵甲艦製造中的問題,這時候,我們這些來自德國的技師才會有機會發表意見……雖然中國馬尾船政的技術工人起步較晚,但是中國人有著無比的聰明智慧和靈巧雙手,所以他們很快就取得了驚人的進步……”

王睿傑指著船舶攻關小組設計的圖紙正在向秦鎧解釋著現在的進度,由於鍊鋼廠cg80型船用結構鋼的研發成功,在硬度、抗拉強度、屈服強度方面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在與501艦的結構鋼比較之後,已經完全達到德國船結構鋼的品質。

而最新量產鎳質鋼甲(代號ct31)在暴力破壞測試中,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已經能完全抵抗501艦上裝備的254mm(25倍口徑)的重炮在3千米上的shè擊,即使在一千米上的抵近shè擊,也只是造成了撕裂,而未能被摧毀。

已完成技術研發的代號ct32的高碳鎳錳鋼(即後世的哈威式鋼甲)由於生產步驟複雜,尚不能進行量產,不過在破壞xing測試中的成績卻讓人咂舌,抵近shè擊的254mm重炮都無法穿破這種鋼甲,只是造成了一些變形而已。

鋼甲的質量提高,使得達到同等防護水平所需要的鋼甲噸位將有2成以上的降低,不過秦鎧還是否決了這個提議,就目前來看,鎳質鋼甲想比原始的鍛鐵鋼甲的防護力提**到5成,相比鋼鐵混合甲提升也有兩成。但是他對這時代火炮發展的迅猛是十分明瞭的,今ri所造的盾,一定要以敵人明ri的槍來衡量才有意義。

所以設計圖紙上鋼甲噸位依舊不變,對於重點部位,如指揮室、彈藥庫、鍋爐蒸汽機房、炮塔正面防護區都改由目前最好的ct32型鋼甲防護,而整體的防護面全部使用ct31鎳質鋼甲,而內部隔水艙則使用馬尾鍊鋼廠自產的ct10造船鋼,這顯然是豪華的配置讓王睿傑直接就震驚了。

在第二天召開的碰頭會上,馬尾鋼鐵廠王飛、錢青、林永平三位主管立刻提出的異議,現在馬尾鋼廠全力生產,但是兩座高爐的生產力擺在那裡的,已經是進行了24小時的三班輪轉。

雖然鎳質鋼甲實現了工業化的生產流程,但是這軋鋼、加工的複雜xing註定了產量還不可能滿足這麼樣一艘全鎳鋼甲鐵甲艦的製作,初步估算了一下,整艘戰艦的鎳鋼甲完成生產至少要六個月,顯然這是跟不上戰艦的生產進度的。

這讓秦鎧直撓頭,若是按照這個進度,這艘自產鐵甲艦的艦體下水就要半年多,在進行內部的安裝,武器平臺測試,至少有9個月到一年,話說百年海軍,還真不是那麼容易搞的啊,即便自己有全方位的技術支援,沒有工藝方面的循序漸進,這玩意想急也急不出啊!

還好,接下來幾個主管帶來了幾個好訊息,否則秦鎧還真要白幾根頭髮。

火炮局那邊,按照秦鎧制定的思路,暫時停止繼續擴大火炮的口徑的計劃,火炮口徑暫時控制在280mm,這也是方便炸彈局統一供彈,現在火炮開發的重點轉到高倍徑的火炮上,由於gt10火炮鋼材已經進入穩定生產的階段,第一款280mm、35倍口徑的火炮已經完成四門樣炮的製作,在使用了新式單硝基無煙發shè藥之後,測試結果讓人十足的振奮。

炮管已經得到驚人9.8m,火炮有效shè程達7.5公里,最大shè程更是達到了10公里,測試炮彈的威力,在5公里的距離上就能輕鬆洞穿310mm鍛鐵鋼甲,抵近shè擊,2公里內310mm的鎳鋼甲也能擊穿。

而且對於秦鎧特別要求追加研究的80mm迫擊炮,迫擊炮的關鍵在於炮彈,炮管的技術方面,以馬尾或炮局的機械很輕鬆就能完成,炮彈在林德平的親自參與下,已經在研發中,取得了一些進展,不過還沒有最後定型。

陳胖子陳桐浦那邊的“純鹼化工體系”倒是運作的非常良好,裝置前期的設計和安裝都來自於秦鎧的親

《工業中華類似小說》 第66章 德國人又送上門了(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