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變革也會傷筋動骨 (第1/2頁)
龍靈騎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再來說說大明王朝的海禁,這也是官家或者說當權者把持著的權力者的遊戲。在大規模禁止民間資本湧入海洋的同時,大明王朝的當權者和其附庸卻暗中用壟斷海上貿易的形勢來斂財。別說探索或者開拓,也別說規模化和制度化,在見不得光的暗箱操作下面,這種和走私沒有什麼區別的海洋活動,最終把大明王朝的海上力量癱瘓成擺設。
朝廷上下幾次三番拿開海禁討論,最終的結果是大明王朝從皇帝一直到大臣連一個真正想要派出自己的船隊,主動走出去購買販賣物品的人都沒有——永樂年間鄭和航海的壯舉,是自己放棄中斷的,也怪不得別人。
政治經濟交給了一群只會研究孔孟之道的腐儒也就罷了,這個王朝在建立之後,那冠絕天下的蓋世“武功”呢?隨著老一代打天下的人逐漸故去,這個王朝開始在宋代重文抑武的基礎上,繼續越走越遠。宋朝是在針對唐朝節度使制度的反思中略微極端了一些,大明王朝玩的花樣那叫一個變本加厲。
打仗的時候,指揮官後面要跟個文官,文官旁邊再坐上一個太監……漢民族的對內和對外戰爭,包括生死存亡的滅國之戰,指揮部裡的決策者,地位最高的是個殘疾人妖,第二高的可能是個文學家,然後才是真正的軍隊指揮官——坦白一些說,這個軍隊指揮官的專業程度也太好評價……
理由嘛,就要從另外一個制度說起了:大明帝國在朱元璋時代擬定了一個近乎於天才的管理體制,戶籍“傳承”制度。這不是開玩笑,確實是戶籍和傳承這兩個詞。大明王朝明文規定,工人的孩子繼續當工人,軍人的孩子繼續當軍人。你說這樣沿襲下來的軍隊,戰鬥力究竟如何,誰能準確的預測呢?
諸位可能這輩子就沒聽說過如此鐵的飯碗,一個人從生下來就已經決定了,要繼承父輩的遺志,繼續接過父輩手中的工作,一輩子一輩子的幹下去。如果想要改一個職業,還要進行復雜的脫籍流程。
具體一些,如果工匠的子女想要讀書靠公務員,原則上是不允許的,要進行脫籍手續,並且滿足條件之後才行。擬定這個制度的絕對是個“天才”,他讓漢民族從此走上了和諧發展的快車道,飛快的向著歷史的懸崖飛奔而去。
重文抑武這種決策恬不知恥一些還可以說是總結前朝失敗的經驗教訓,這戶籍制度可是從元朝那裡原汁原味學來的,有多讓漢民族絕望,也就可想而知了吧?
說完了大明王朝開國之後種種奇葩的政策,再說說明朝內部那些沒完沒了的勾心鬥角。有明一朝的歷史,從永樂皇帝的航海家鄭和一直到被崇禎皇帝幹掉的九千歲魏忠賢,總之有無數的太監名留史冊,似乎就沒有哪個朝代的太監有這麼高的水準,能夠選的如此超凡脫俗,每一個都能做到禍國殃民。
一方面這和大明王朝的宦官權力密不可分,一方面也印證了掌握話語權計程車大夫階級,在對抗皇權中那極端強勢的地位——這可不是君主立憲制那種先進的政體前身,這種對抗依舊停留在貪汙腐化爾虞我詐這樣的兒戲層面,勝負無非是淹死個皇帝或者打死幾個大臣,相距動搖上面說的那一大堆祖制,還有一段遙不可及的長度。
如果多少有一些分析能力,就可以從大明王朝這種種制度下,看出一張統治階級,也就是士大夫階級和皇權階級互相勾結,寧願葬送整個民族的未來,也要維持其穩定統治的醜惡嘴臉。如果說這就是漢民族的希望和曙光,說這就是漢民族的氣節和輝煌,那簡直就是在自己罵自己的祖宗。
所以說,那些自以為大明王朝是正統的漢家王朝,如果不是內憂外患中斷了發展,一定會自強起來的人,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即便是大明王朝沒有被滿清滅亡,無非是1840年的時候,鴉片戰爭換個主角,變成明朝被英國吊打罷了。
縮影不是沒有,葡萄牙人佔領澳門的時候,大明王朝確實堅持了“不割地不賠款”的基本原則,他們換了個辦法:裝作沒看見,然後默許了澳門葡萄牙人的總督——雖然比不上滿清政府明目張膽的不要臉,可也只能說略強有限吧?
至於明朝的火器發展,如果沒有了滿清蒙古甚至是日本的威脅,英國人的洋槍隊打進天津衛衛所的時候,明朝軍戶們什麼軍備狀態,完全可以比照一下抗倭時期東南各省一觸即潰的大明精銳。雖然可能因為不割地的祖訓,不會因為一場鴉片戰爭就丟了香港,不過等別人打進北京城皇極殿,崇禎皇帝的後代們有沒有勇氣掛上煤山,就只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坦白一點兒說,中國人太聰明瞭,他們從一開始就把封建制度給完善到了一定高
《我們的世界大戰合集》 149變革也會傷筋動骨(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