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部分 (第1/4頁)

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食物,就意味著餓死,而在野生動物世界裡,食物短缺往往意味著整個物種面臨困境。動物在生存過程中最怕遇到的就是外界環境惡劣、食物短缺。在這種情況下,親殺行為就發生了。弱肉強食是自然界中的不二法則,當一種動物在幼崽時期表現出先天的“弱”時,它的死期就來了。許多動物母親為了保住更多的具有生命力的幼體,“她們”把自己的孩子分出強弱,然後挑選幼體中比較弱小、缺乏活力的個體,殺死後與其他幼仔共同分食。相當於媽媽和哥哥一起吃掉弟弟。

狐狸家族表現得非常典型,當家族遇到難關,它們就會從最弱的幼崽吃起。過一段時間,饑荒情況依然沒有改善,就會在剩下的幼仔中,再挑出最弱的一隻殺掉分食。弱小的家庭成員會成為自己親人的口中食,這種親殺會一直繼續,直到找到食物為止。

老鼠到處打洞找食,無論到哪都餓不死它,所以迫於飢餓而吃孩子的情況不太多。就算是這樣,生育後的老鼠還是喜歡從幼崽中挑幾個吃了,目的不為別的,就是要給自己補補身子。雌性老鼠一次會產下一窩七八個幼鼠,粉嫩的幼鼠對於母親來說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高蛋白食物,雌老鼠在幼崽中挑出較弱的自己吃,增強體力,來集中精力撫養身體強壯的幼鼠。

吃完孩子以後老鼠能比較快地恢復體力,為將來尋找食物,撫養小鼠奠定早期的營養基礎。

河鱸的“牧場”

人在饑荒之年也會“易子而食”,動物家庭吃掉幼崽的行為也變得情有可原,但是有的動物殺子就顯得非常無恥,比如一種經營“牧場”的河鱸。成年河鱸由於體積龐大、口闊,無法捕食到水中的微生物及藻類,但是不要以為它會過的很悽慘,恰恰相反,它自謀生路,創造了一種很滋潤卻很歹毒的生存方法。河鱸為了給自己提供食物,主動地飼養了一批小生物,這些東西不是別的,就是它自己的幼魚。

河鱸在受精之後一次可以產出4000枚至5000枚的卵,這些卵在發育成熟後變為小魚。一條河鱸就會擁有幾千條小魚組成的“牧場”。小河鱸在捕捉食物方面比較方便,能夠比較容易地捕捉到水中的微生物與藻類。小河鱸把自己餵飽之後,就會變成母親眼裡的“肥豬”,養肥了就該殺了。

小魚長得差不多之後,成年河鱸開始不斷地吃自己的幼魚,靠著自己孩子組成的“牧場”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它管理牧場就像割韭菜一樣,幾千條子女分不同階段成長,它從最先發育成熟的一批開始吃,吃掉一批後又成長出了一批新的。在這殘酷的“牧場”中,只有少數幼魚可以長大。不過,等它們長大成為母親之後,就會忘了自己那些被母親吃掉的姐妹,一樣的經營起“家庭牧場”來。

幼體相食的慘烈行為

動物之間的親殺不只是殺子,還有子女之間的相殺。

動物的幼崽為了爭奪母親的營養或是生存資料會自相殘殺,這種自相殘殺有的甚至在出生前就已經開始!虎鯊被認為是天生的獵手,因為它在母親的肚子裡時就已經展開了瘋狂的廝殺。雌性虎鯊是一種卵胎生動物,一次體內會懷上400到500個幼鯊,但是最後降生的只有一個,其他的都去哪了?

答案就是虎鯊幼魚自相殘殺殆盡了。虎鯊的幼魚在出生之前就已經長出了鋒利的牙齒,幾百條幼魚就在母親的腹中展開瘋狂廝殺,勝利者會成為產下的胎兒,失敗的就根本不會來到這個世上。一條虎鯊,從出生起就已經揹負了幾百條生命!可以想象,這條產出的虎鯊,要經過多少次的激烈搏殺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

越是親人越要殺,動物世界裡可怕的生存觀念令人不寒而慄。如果這樣的生存模式是自然選擇的需要,人們只能感嘆,生存競爭實在是太過慘烈。

失控的馴養動物

人類能夠馴養很多種飛禽走獸,這一點很奇妙,也很刺激,但是在現實中它們有的也很危險。當人類和大象、猛虎、獅子、鱷魚等猛獸僅僅一牆之隔,甚至密切接觸的時候,就彷彿有一道顫顫悠悠的危險線橫在人們面前。儘管馴養機構都在安全方面做了萬全的準備,但是那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萬一”卻頻頻出現,每一次意外事故出現,都是血淋淋的。

動物園大象殺死“媽媽”

2005年2月20日的上午,維也納動物園裡的飼養員正在按照日常程式照料動物。負責照料4歲公象阿布的管理員格爾德·科爾照常給阿布洗澡。就在一切看似很正常的時候,阿布把飼養員困在牆邊,用象牙戳死了科爾。血案發生時,科爾的一位同事正在現場,

《可怕的現象2》 第2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