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章 馬政乃時務之重 (第1/2頁)

抽雪茄的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瑞與楊林又要搭乘朝廷京寧線33號列車回池州了。 嚴幾道夫婦沒說什麼,只不過他們的小兒子嚴夏帶的滿滿當當的包裹裡有一半是塞給哥倆的,讓嚴夏大喊自己一定不是親生的! 大舅徐慶春忙裡抽空來到車站親自送別,但嘴裡不斷詢問的是“我的小機床什麼時候到”之類的話,氣的劉瑞回家後讓化工廠的發貨速度提高了一倍,不是想玩機械嗎?那就讓你好好玩! 在南下的列車上,楊林與嚴夏堪稱臭味相投,從討論京城中名角的唱腔優劣,到哪家樓的花魁最好看;從哪家巷子裡的蒼蠅館子爆肚最好吃,到哪個地方舊貨市場裡真貨比較多。可以說,這兩個人就像兩隻永不停歇的麻雀,在劉瑞耳邊吱吱喳喳個不停。 等到他們換乘自家江船回到池州後,楊林直接被甩到軍隊擴編的事務中。 劉瑞要求他將原先的新軍第八鎮老兵拆分開來,劃分成三個步兵師的基幹部分;騎兵部隊上交,重新等待分配;炮兵上交,準備組建獨立的火炮支援單位。 同時向歐洲各國花大價錢購買的武器彈藥與生產線也在逐步到貨,這下依附於化工廠的鋼鐵廠也獨立出來,開始在太平府地區建立新一代鋼鐵生產基地,預計一期建成之後年產量可以達到70萬噸,在配合池州等地的小鋼鐵廠,年產百萬噸鋼鐵不是夢! 而嚴夏則開始進入苦逼的訓練與學習中,帶著一幫由第八鎮的旱鴨子組成的第一批海軍學員,開始在學院後面的小水庫裡學習如何游泳、划船、泅渡。 閒暇時間還得發動自己的關係,到處求爺爺告奶奶的撈人來學院任教,爪子都伸到自己的老母校去了。 劉瑞則一邊趁著冬閒時期,透過發放錢糧組織大規模水利工程建設,冬日裡條條水渠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編織成網,為來年的農業生產提供更好的旱澇保收的能力。 另一邊,在已經秋收完的農田裡由官府出錢補貼的方式大面積種植紫花苜蓿這種牧草之王,為買來的種馬以及來年出生的小馬駒們提供最好的條件。 當然,每收穫1000 kg紫花苜蓿乾草時,大約從土壤中帶走24 kg氮、2.4 kg磷、24 kg鉀和9 kg鈣。因此,在紫花苜蓿的快速生長期或刈割後,應透過施肥,及時向土壤中補充損失的養分。 由於紫花苜蓿可以透過根瘤菌固氮,故對氮肥要求不高,可少施或不施;磷肥能促進紫花苜蓿根系的發育和生長,獲得高產;鉀肥能促進植株活力和健康,增強抗性,防倒伏。有機肥最好在播種前作為基肥施入,每畝2000——3000 kg。 劉瑞的庫存中就正好有著化工廠生產出來堆積成山的各式肥料,故而農戶們都歡歡喜喜的拖著裝有肥料袋子與苜蓿種子的板車往家中而去。 劉瑞一向不相信所謂的四大養馬地的說法,養馬難道不是靠良種、優質牧草、完善管理與大規模雜交介入才能弄好的嗎?為什麼一提到馬匹,就大言不慚的說什麼“中原養不出好馬”,“南方是好馬的絕緣地”之類的話語。 他堅信,即便是在江淮之地上,仍然能培養出優良的馬種,因為眼前就有兩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是淮北地區,一個是明治之後的日本地區。 淮北地區自古出精兵,而淮西軍得以崛起離不開這裡長久以來使用馬匹、騾子的基礎。 從唐宋時期開始,淮北之地就大規模蓄養馬匹,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北伐結束後,於洪武六年制定了六府二州養馬之法,在滁州、鳳陽、廬州、和州四府之地設立牧監,管理馬群。到宣德年間,各州府的養馬戶達到了約72萬丁,按照五丁養一馬的比例計算,馬匹員額業已超過14萬匹。在南京太僕寺的轄區內,到弘治初年有約4萬匹種馬。 即便在萬曆年間馬政廢除之後,淮北地區仍然長期保留了大量騾馬,而這也是支撐前世清末時期捻軍不斷突出清軍層層包圍,向西遊動到陝西,向東擾亂山東的強大機動能力。而直到現在,淮北地區仍有區域在使用馬耕,而非普遍的牛耕或人力犁田。後世赫赫有名的“毛坦廠”就是養馬場。這次買來的母馬也有不少就是來自於淮北。(東北的開荒過程中也離不開馬匹) 至於日本,在萬曆年間的援朝之役中,其馬匹的矮小、耐用力的低下就暴露無遺,時人就戲稱日本赤備騎兵為“猴子騎狗”。 而在幾十年前的甲午之戰中,大量日本民用馬被軍隊徵發,肩高在一米四以下,無法勝任繁重的運輸工作,大量馬匹勞累致死,日本馬的低劣性質暴露無遺。 大夏此時雖然軍隊建設一盤散沙,馬政建設也基本荒廢,但憑藉龐大的馬匹基數以及西域流傳過來的較為優良的中亞、西亞馬種,在軍馬方面反而壓了日本一頭。 為此在甲午戰事的記載中,經常能看見夏軍小股騎兵偵察隊衝擊日軍的記載,在九連城前線,雙方都摒棄了鐵路等現代交通運輸手段,當然也是因為那裡根

《開局當師傅》 第13章 馬政乃時務之重(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