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紐約,紐約(3)
這個時期的紐約有一位傑出的市長,迪威特·克林頓(De Witt Clinton)。他從一八〇三年起連任了十二年。“一八一一年計劃”就是在他任期內敲定的。但是他對紐約最重要的貢獻是在一八一七到一八二八年的州長任內。一八二五年,不但在他任期之內,而且主要是因為他才有意義。這一年,一條從伊利湖邊水牛城(Buffalo)到哈德遜河旁、州府奧爾班尼(Albany)之間的人造運河“伊利運河”(Erie Canal)開始通航,因此才使美國內陸中西部,有可能經由各大湖、人造運河、哈德遜河,而以紐約港作為其出海口。
克林頓是這條運河最早的鼓吹者和路線勘察委員。為了籌資,他更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革命性地發行了州公債來建運河。當時人們一直在問:在聯邦政府都沒有這個經濟能力,在全國的人造運河加起來也才不過一百英里的情況之下,去建一條三百六十三英里(約584公里),工程艱鉅(包括八十三個船閘),耗資七百萬美元(紐約旅店一天一塊錢時代的美元)的伊利運河,值得嗎?
值得嗎?伊利運河之前,從水牛城到紐約市的貨運,為時三個星期,費用每噸一百二十美元;運河之後,為時八天,每噸六元。運河之後,遠至威斯康星州的中西部農產品和其他貨物,在紐約找到了出海口。也就是說,有了國際市場。無論是海運刺激貿易,還是貿易刺激海運,總之,運河之後,曼哈頓控制著全國三分之一的出口、二分之一的進口。運河通航的一八二五年上半年,僅僅六個月,曼哈頓就多了一千五百家貿易公司。
從伊利運河通航到南北戰爭前夕這短短三十幾年,紐約跨入了前所未有的擴充套件時代。就人口來說,先是愛爾蘭人逃避貧窮和饑荒,接著是德國人逃避革命後的政治迫害,使紐約人口從一八二〇年的十二萬四千人,跳到一八四四年的三十一萬四千,再跳到一八六〇年的八十一萬四千。從一八四〇到一八六五年,竟然有不可思議的三百萬歐洲移民從紐約登陸進入美國,使這個不到一百年曆史的新國家的“土生”美國人和新移民之間首次出現了一直延續到今天的摩擦與歧視。毫無疑問,這第一批龐大數額的新移民,對紐約市的基本建設和其他發展至關重要,其影響更是無法估計的。紐約這段期間的物質發展確實驚人。一八二八年,百老匯大道街頭亮起了煤氣燈。第一條市內“紐約—哈林鐵路”(雖然先由馬來拖,兩年後才變成蒸汽“火車”),也終於在一八三二年建成。到一八四〇年,紐約已經成為世界一大港口,東河之濱有六十三個碼頭,哈德遜河旁有五十個,有定期班船郵輪前往歐洲、加勒比、南美和北美沿岸。一八四五年,紐約市電報線開始運作。一八五九年,沒有它就不會有現代摩天大樓的電梯,在五號大道一家旅店開始升降。
然而,這些新移民也為紐約市政府的各項服務帶來巨大壓力。以多年的老問題用水為例,人口暴增加上無限制發展,曼哈頓島上的自然水源早已被汙染到恐怖的地步。一八三五年燒燬了商業中心地帶六百幢建築的紐約大火,更暴露出水源之極端不足。其結果是不得不在一八四二年建造“克魯頓水道系統”(Croton Aqueduct System),今天三大供水系統中最早的一個,將三十英里(約48公里)外郊區的河水引入市區。同時,為了清理環境汙染,防止傳染病,在這之前興建了真正的地下排水道。
至於住屋問題,曼哈頓在十九世紀中期非常嚴重,但並不獨特,是工業革命和都市化的必然結果,倫敦和巴黎也面臨著同樣問題。曼哈頓在一八四〇年代有三十多萬市民,擠在這個小島最南端不到五分之一的地區;在電梯發明之前,全在最多六層樓的一幢幢公用、商用、私用建築內起居工作。好在“一八一一年計劃”已經做了規劃,而且“紐約—哈林”鐵路也提供了交通的便利,只要視需要一步步按照地圖規劃向北擴充套件就是了。事實也正是如此,首先逃避擁擠、汙染、雜亂和不時出現的瘟疫,自然是富有人士,他們先定居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等到商業活動開始侵入的時候,他們又北移,去了五號大道。到一八四八年,市區已經延伸到三十四街一帶。而貧窮人士,尤其是新移民的情況如何?政府因一八三五年大火而進行了數次關於紐約住屋境況的調查,發現竟然有如此恐怖的現實:一個十二英尺(約3�6米)乘十二英尺的房間裡住著兩戶人家,男女老幼共二十人,只有兩張床,沒有隔間,也沒有桌椅。州政府因瑞伊斯(Jacob A�
《美國八所常春藤大學名單》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