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頁)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是這麼個故事:馬可;波羅站在蒙古大汗面前,講述他東來旅途中所見到的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是種象徵,而且全都清晰可見。看完那本書我做了一夜的夢,只見一座座城市就如奇形怪狀的孔明燈浮在一片虛空之中。一般的文學讀者會說,好了,城市我看到了,講這座城裡的故事吧——對卡爾維諾那個無所不能的頭腦來說,講個故事又有何難。但他一個故事都沒講,還在列舉著新的城市,極盡確切之能事一直到全書結束也沒列舉完。我大體上明白卡爾維諾想要做的事:對一個作者來說,他想要擁有一切文學素質:完備的輕逸、迅速、易見、確切和繁複,再加上連貫。等這些都有了以後,寫出來的書肯定好看,可以滿足一切文學讀者。很不幸的是,這好像不大容易,但必須一試——這是為了保證讀者在未來的一千年裡有書看。我想這題目也沒人會感興趣——但是沒辦法,我就知道這些。
《王小波全集》 第二卷蓋茨的緊身衣
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一書裡寫道: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工程師已有能力營造真實的感覺。他們可以給人戴上顯示彩色影象的眼鏡,再給你戴上立體聲耳機,你的所見所聞都由計算機來控制。只要軟硬體都過硬,人分不出電子音像和真聲真像的區別。可能現在的軟硬體還稱不上過硬,尚做不到這一點,但過去二十年裡,技術的進步是驚人的,所以對這一天的到來,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光看到和聽到還不算身歷其境,還要模擬身體的感覺。蓋茨先生想出一種東西,叫做VR緊身衣,這是一種機電裝置,像一件衣服,內表面上有很多伸縮的觸頭,用電腦來控制,這樣就可以模仿人的觸覺。照他的說法,只要有二十五到三十萬個觸點,就可以完全模擬人全身的觸感——從電腦技術的角度來說,控制這些觸頭簡直是小兒科。有了這身衣服,一切都大不一樣。比方說,電腦向你輸出一陣風,你不但可以看到風吹楊柳,聽到風過樹梢,還可以感到風從臉上流過——假如電腦輸出的是美人,那就不僅是她的音容笑貌,還有她的髮絲從你面頰上滑過——這是友好的美人,假如不友好,來的就是大耳刮子——VR緊身衣的概念就是如此。作為學食品科技的人,我覺得還該有個面罩連著一些香水瓶,由電腦控制的閥門決定你該聞到什麼氣味,但假若你患有鼻炎,就會覺得面罩沒有必要。總而言之,VR緊身衣的概念就是如此。估計要不了二十年,科學就能把它造出來,而且讓它很便宜,像今天的電子遊戲機一樣,在街上出售;穿上它就能前往另一個世界,假如軟體豐富,想上哪兒就能上哪兒,想遇上誰就能遇上誰,想幹啥就能幹啥,而且不花什麼代價——頂多出點軟體錢。到了那一天,不知人們還有沒有心思閱讀文字,甚至識不識字都不一定。我靠寫作為生,現在該作出何種決定呢?
大概是在六七十年代吧,法國有些小說家就這樣提出問題:在電影時代,小說應該怎麼寫?該看到的電影都演出來了,該聽到的廣播也播出來了。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裡花幾十頁寫出的東西,用寬銀幕電影幾個鏡頭就能解決。還照經典作家的寫法,沒有人愛看,頂多給電影提供指令碼——如我們所知,這叫生產初級產品,在現代社會里地位很低。在那時,電影電視就像比爾;蓋茨的緊身衣,對藝術家來說,是天大的災難。有人提出,小說應該向詩歌的方向發展。還有人說,小說該著重去寫人內心的感受。這樣就有了法國的新小說。還有人除了寫小說,還去搞搞電影,比如已故的瑪格麗特;杜拉斯。我對這些作品很感興趣,但憑良心說,除杜拉斯的《情人》之外,近十幾年來沒讀到過什麼令人滿意的小說。有人也許會提出最近風靡一時的《廊橋遺夢》,但我以為,那不過是一部文字化的電影。假如把它編成軟體,鑽到比爾;蓋茨的緊身衣裡去享受,會更過癮一些。相比之下,我寧願要一本五迷三道的法國新小說,也不要一部《廊橋遺夢》,這是因為,從小說自身的前途來看,寫出這種東西解決不了問題。
真正的小說家不會喜歡把小說寫得像電影。我記得米蘭;昆德拉說過,小說和音樂是同質的東西。我討厭這個說法,因為好像這世界上沒有了音樂,就說不出小說該像什麼了;但也不能不承認,這種說法有些道理。小說該寫人內在的感覺,這是沒有疑問的。但僅此還不夠,還要使這些感覺組成韻律。音樂有種連貫的、使人神往的東西,小說也該有。既然難以言狀,就叫它韻律好了。
本文的目的是要紀念已故的杜拉斯,談談她的小說《情人》,誰知扯得這樣遠——現在可以進入主題
《王小波全集TXT》 第3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