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厘金之策 (第1/4頁)
不開心的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廷之所以自太平天國起兵以來一敗塗地,最後連南京也丟了,除了八旗綠營兵腐朽不堪用之外,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錢糧的問題。清朝的財政體系是一種相當落後的制度:每年的財政收入是固定的,約銀四千萬兩,主要來源於地丁錢糧;每年的支出也是固定的,近四千萬兩,主要用於官俸兵餉。其基本特點就是量入為出,而由此引出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彈xing。一切都是固定不變的,為政者沒有錢去開辦新的事業,而一旦遇到天災**,如水災、旱災、蝗蟲、戰爭、瘟疫,zhèngfu的收入銳減,支出劇增,往往會引起財政危機。
這種制度最初推行時,似乎效果還不錯,康熙、雍正兩朝明主的jing心管治,使戶部的存銀最高時達到七千萬兩,但經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大手筆開銷,到嘉慶帝時,存銀已經不多了。川楚白蓮教起義、張格爾叛亂、鴉片戰爭,再加上黃河多次決堤,清zhèngfu的財政已陷於窘境。咸豐帝一上臺,就想清清自己的家底,管理戶部事務的大學士卓秉恬向他奏報稱,國庫存銀僅八百萬兩,而且“入款有減無增,出款有增無減”,入不敷出,為數甚巨。..
戰爭是吃錢的怪獸,其消耗量大得驚人,清廷為了鎮壓遍地都是的起義軍,可謂是花錢如流水。可清zhèngfu財入的匱乏,似乎沒有影響咸豐帝鎮壓太平天國的決心。他從戶部銀庫中支撥,從各地封貯銀中調解,從內務府“私房錢”中發給。與先前和之後的列朝皇帝不同的是,咸豐帝動用皇傢俬產時毫不顧惜、毫不心疼。兵部尚書桂良奏稱,內務府存有金鐘三口,重兩千餘斤。值銀數十萬兩,請銷熔以補軍費。他立即命令內務府查明,派六弟奕訢親自監熔。結果這三口乾隆年間由宮廷工匠jing制,鐫有乾隆帝御製銘文,分別重八百斤、七百斤、五百八十斤的世界超級工藝品,被熔為金條、金塊共計兩萬七千餘兩。M戶部奏請將宮廷園林中多餘銅器發出,以供鑄造銅錢。他又命令內務府查明,結果圓明園等處存放的今天絕對是上等級文物的銅瓶、銅爐、銅龜鶴等228件,化成了8747斤銅料。
對於咸豐帝多次從內務府發銀的諭旨,使總管內務府的各位大臣都處在不理解的也要堅決執行的思想境界。到了1853年5月。也就是西殿太平軍開始東征之後,內務府終於向咸豐帝亮出了紅燈,存銀僅四萬一千兩,再也不能支付皇室以外的任何開支了。
年輕的咸豐帝似乎第一次知道,富甲天下、金碧輝煌的皇家也有財盡用窘的時候。到處羅掘。千方籌措,使咸豐帝從1850年至1853年7月。總共弄到了近三千萬兩的銀子供應前線。換來的是太平天國定都南京。而到了此時,咸豐帝已經山窮水盡,戶部存銀僅29萬兩,就連京官京兵的俸餉也都發不出來了。至此,咸豐帝再也沒有什麼招術了。
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琦善的江北大營,起初的琦善部兵馬南下時。錢糧供應尚算穩定,但隨後越來越少,直接導致那些綠營丘八將官們不得不想著方的撈錢,哪裡還有心思進剿?雖然對面瓜洲的長毛賊不過四千餘人。琦善也只能按兵不動,他知道眼下這種士氣和狀況強行出兵,除了大敗之外,不會有第二種可能發生。
問題的根源還是出在錢糧上,咸豐帝在財政匱乏的情況下,只能是聽任臣子們的擺佈。而為了救急,臣子們的建策無不毒辣萬分,咸豐帝只能一一照辦不誤。
這些大臣首先想到的就是節流,官兵減俸減餉從1853年起,根據戶部的提議,咸豐帝先後降旨,將京內外文官武弁營兵的俸餉扣發兩成,以後又多次扣減。因為已經減少的俸餉,也經常欠發,尤其是京城以外的前線。到了後來,俸餉中又搭發大錢、銀票、寶鈔,那更是名不副實了。官弁的俸餉減少,決不會使他們自甘生活無著。於是,他們更變本加厲地朘刮百姓。早已**的吏治更是壞到無以復加。長期欠餉的清軍士兵,多次因鬧餉而起事,不少人乾脆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土匪勾當。
隨後大臣們想到還是大開捐例,賣官鬻爵開捐是滿清應付財用不足的傳統手法,自康熙朝開創後,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咸豐帝的父親道光帝對此種手段頗為痛恨,每次召見捐班官員皆容sè不悅,曾經發生過因捐納官員應對粗俚而退捐罷官的事例。他在私下場合對一名科舉出身的官員坦露過心跡:“捐班我總不放心,彼等將本求利,其心可知。科目未必無不肖,究竟禮義廉恥之心猶在,一撥便轉。”
道光帝雖對此不滿意,但為了財政之需仍不得不為之。咸豐帝沒有他父親的那種道德上的顧忌。他需要銀子,
《太平人壽》 第一百九十八章 厘金之策(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