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7章 六百斤長炮 (第1/2頁)

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火炮,羅志學一直是非常重視的,他堅定的認為在當代的戰爭中,火炮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改變戰爭模式的重要武器。 在大威力的火炮面前,很多在傳統冷兵器時代裡可以使用,並且效果非常不錯的戰術都會變的不再適用。 戰爭的模式,將會隨著火炮的不斷成熟而不斷改變。 在當代,這種變化已經是有了雛形,在陝西,中原一帶的明軍和義軍之間的戰爭可能還不明顯,但是在薊遼地區明軍和東擄的戰爭,火炮已經逐漸成為了戰爭的主角。 明軍依靠大量的火炮守城,進行防禦作戰,而這種戰術其實是成功的,這讓野戰能力低下,甚至喪失和東擄野戰勇氣的明軍,還能夠依靠火炮和堅城進行頑抗,並且這種頑抗一直持續到了明王朝滅亡。 東擄之所以能夠入關,可不是因為東擄戰鬥力有多麼強悍,直接強行攻克了山海關,而是因為吳三桂在各方面因素下選擇了投誠東擄對付李自成。 東擄是被吳三桂請進關內的。 同樣的,東擄也是在積極發展火炮,並把紅夷火炮裝上了新式兩輪炮車後,直接用於野戰,並在松錦之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東擄一直都嘗試用火炮攻城,但是說實話效果並不好。 在沒有開花彈的時代裡,前裝滑膛炮所發射的實心炮彈彈的,對於東方的城牆而言,尤其是大城的城牆而言用處其實也有限。 因為東方城池的城牆看起來是磚石建造的,但實際上內層都是夯土,只是在外層包磚而已,而這種城牆有什麼特點呢,什麼造價便宜之類的不說了,對火炮來說沒啥意義。 真正重要的是,這種城牆非常厚! 大城池的這種城牆,其底部厚度往往能夠達到十多米甚至更厚,而城牆頂部的厚度往往也有七八米甚至十多米。 這種厚度的城牆,以這年頭的滑膛炮水準基本不可能轟塌,撐死了就是在裡頭留個坑…… 退一萬步說就算轟塌了,但是城牆也不會憑空消失,而是會變成坍塌的廢墟小山狀態,依舊具備良好的防禦作用。 別說十七世紀的滑膛炮了,就算是一戰二戰時期的那些常規野戰炮,基本也無法對摧毀這些城牆,甭管你怎麼打,構成城牆的泥土磚石都在那裡,可不會因為你幾發炮彈過來就消失不見了,頂多就是改變其外部形態罷了。 當然了,後世的野戰炮打的都是榴彈,講究的是彈片殺傷和衝擊波殺傷,榴彈無法摧毀城牆不代表無法殺傷駐防城牆上進行防禦作戰計程車兵。 當防守作戰計程車兵都死光了,這城牆自然也就是失去了作用,在防禦炮擊上,傳統城牆遠不如戰壕好使,這也是後世東方為什麼直接廢棄城牆的緣故,不是因為火炮技術先進裡能夠直接摧毀城牆,而是城牆已經無法擔負保護士兵的重任。 這說的還是一戰二戰期間的情況,而現在的十七世紀裡,火炮可沒有什麼開花彈,只有實心炮彈和霰彈。 這也就意味著要發揮當代火炮的效能,最佳的辦法是朝著敵人的密集陣列開火。 這也是東擄喜歡把火炮拉到戰場上用於野戰的緣故,同樣也是明軍喜歡用在城牆上部署火炮進行守城的緣故。 因為火炮對於密集陣列的有生力量的殺傷實在太強了。 羅志學同樣也是如此,之前的時候他只是知道火炮是個好東西一定要有,但是你要說當時他就知道火炮為什麼好用,甚至具體怎麼使用他心裡頭也是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的。 一直到兩次松山戰役後,透過對幾門火炮的成功運用,羅志學才算是摸清楚了使用火炮的精銳。 那就是朝著敵人的密集陣列開火! 之前的兩百斤火炮以及繳獲的百斤火炮都能夠在松山戰役裡發揮出來巨大的作用,羅志學絲毫不懷疑新的兩門六百斤火炮的巨大戰術作用。 為了把這兩門已經打造好的火炮成功從三水村裡運到松山前線,保鄉營直接動用了大幾十號人。 不是用挽馬拖拽,而是直接用人抗的方式,一群壯漢們和抬轎子一樣,多人合力扛著拆分下來的炮管以及鐵為主要結構的炮架。 一路爬山涉水,沿著那些根本無法通行馬車的道路一路往外走,足足花費了七八天時間才抵達松山村。 而運輸這兩門火炮的艱難,再一次堅定了羅志學要把兵器作坊從三水村裡搬遷到松山村的選擇。 進出三水村的道路實在太難走了,物資運輸麻煩也就算了,這火炮根本無法在正常形態下進行轉移。 所以在宋鐵匠他們隨同這兩門火炮抵達松山村後,羅志學就找到了宋鐵匠:“松山村這邊的鍊鐵爐已經建好了,後頭宋師傅你們就在這裡繼續打造兵器,不用回三水村那邊去了。” 宋鐵匠聽罷後也是面露喜色:“這感情好,這些距離松山近,後頭造好了火炮也不會折騰,直接就能拉倒松山去用了。” 宋鐵匠說這的時候,也是想著,來到了松山村後自己或許還有機會能夠逃離這些賊軍。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老子就是要贏》 第67章 六百斤長炮(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