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 (第1/2頁)
我愛肥豬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在朱由檢對這種鉅額投入早有準備。
他已經打算好了,司農寺開展工作的最初投入由內帑負擔,待一切納入正規後再有太倉承擔。
現在內帑的銀子太多了,僅是鹽利每年就高達兩百餘萬兩,這些銀子投出去後所產生的間接效益將是無法估量的。
四海商行每年給他帶來的利潤更是遠超此前太倉的稅收。並且這種收入並非竭澤而漁,而是伴隨著四海商行的不斷擴張,每年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
四海商行的攤子已經鋪滿了大明所有繁華的府縣,涉及的行業和商品也是種類齊全。這些府縣城中的大小商鋪單個看起來利潤並不很多,但是數量的累積讓這些數字變得令人感到恐怖。
在朱由檢的指示下,鞏凡物已經趕赴閩粵沿海一帶,準備將最初跑海貿的單艘貨船擴充套件到十艘左右的中型船隊。
為此,錦衣衛特地在泉州、廣州設立了千戶所,以此作為四海商行的強大後盾,用來壓制各種可能會出現的針對四海商行的不當競爭。
其實說白了就是,只要有人對四海商行的發展構成重大威脅的,錦衣衛就會對其進行分化打擊,直至四海商行成為海貿中的巨無霸為止。
對於四海商行的底細心知肚明的鄭芝龍肯定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只要鄭家做出姿態,相信其他經營海貿的土豪鄉紳都應該會看風使舵。
要是一切順利的話,幾年之後,四海商行的海貿又將會給朱由檢帶來更大的利潤。
朱由檢現在發愁的已經不是如何掙錢了,而是如何將手中的錢花出去,這樣便會在惠及萬民的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大明的方方面面。
治大國若烹小鮮,火勢太大太急很容易把鍋裡的菜燒壞。
聖賢的這句話直到後世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對於如此龐大的帝國來說,任何急於求成的改革都是取死之道。
三五年內就讓大明各個方面都有顯著改變的想法是痴人說夢,單單是吏治的改革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吏治清明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大利器。
設立司農寺並不會引起朝臣們的反對,在這個所有人都清楚糧食重要性的社會中,農業始終是佔據著最重要的位置,皇帝重農之舉將會贏得天下人的讚賞。
朱由檢本來是想讓宋應星出任大司農這一職位的,但考慮到他的舉人身份後,朱由檢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雖然宋應星的確有才,但在整體大環境並未徹底改善前,驟然將其推至高位,對他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好事。
宋應星現在正掛著正六品國子監司業的職銜從事著各種研究。
朱由檢讓劉朝從皇莊的孤兒中挑選了二十名十一二到十五六歲年齡不等的少年,作為宋應星的學生兼跟班跟著他。一是能學到一些知識,二是能開闊眼界和思路,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算是為大明的科技進步埋下一批種子吧。
據朱由檢得到的訊息,去年在他的授意和引導之下,宋應星帶人在京郊燒磚石的窯爐中反覆試驗了數個月之後,最初級的水泥已經被試製成功,已經具備了水泥的基本屬性。
但現在一切還只是具備了雛形而已,燒製出來的成品穩定性還是不夠,牢固度和粘度達不到朱由檢提出的要求,還需要再試驗一段時間後才知道結果,離大規模製造和應用還有不小的差距。
朱由檢並沒有著急,他今年還不到三十歲,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引導大明的科技水平向更高的層次轉變。現在他要做的就是爭取引領和培養更多人把精力轉到創造和革新上來,為將來的科技進步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聖上覆設司農寺確為高瞻遠矚之舉,此舉向世人昭示了朝廷重農興農之意志,府縣職官也將會因此更加重視勸課農桑、興修水利之行。如此一來不出數載,我大明百姓將不再有缺糧之憂,我皇明中興可期也!”
首先站出來對朱由檢覆設司農寺表示熱烈歡迎的是溫體仁。
在聽到朱由檢提出新設司農寺時他便已知道,自家的老二有新去處了。皇帝這是明擺著要讓自己致仕後,溫家不致脫離了官紳階層而開口子了。
“溫卿之言正是朕設司農寺之目的,若要使朕之子民再無飢綏之苦,司農寺當於其中擔負重任!鑑於大司農之重要性,也為使地方官更加重視其釋出之律令,朕意以溫卿兼任大司農一職!鑑於內閣事物繁忙,溫卿於有暇時可去往司農寺署衙巡視指導,司農寺日常事物由左右少卿負責!”
朱由檢的言論
《崇禎八年有聲小說線上收聽》 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