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 (第1/2頁)
我愛肥豬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令朱由檢和其他人沒想到的是,說話的又是禮部尚書張國維。
這廝剛被首輔打了臉,怎地又蹦了出來?難道嫌自己死的慢不成?
“有事奏來!”
在群臣幸災樂禍的眼神中,朱由檢面無表情的開口道,語氣中沒有摻雜任何感情色彩。
“啟奏聖上,已薨衍聖公長子孔興燮連番上書禮部,分說請求下代衍聖公襲封之事,其請封之表臣也已呈於御前一月有餘;衍聖公之位乃我名教之標杆,其長期空缺之下恐引發士林紛議,致使天下讀書人心生惶恐。此事關乎天下教化之興衰、士林人心之向背,實是幾位緊要之事,還請聖上早日下旨賜其襲封,以安天下士人之心!”
距孔衍植被錦衣衛溺斃已經過去數月有餘,其長子孔興燮在兩個月前便上表朝廷,請求冊封襲爵一事能儘快辦妥。
而禮部早就將孔興燮的請封錶轉呈進宮,但到現在也沒有得到宮內的任何回應。
孔興燮卻誤以為是自己沒有打點到位的原因,在託請了數位名家大儒致信數位朝堂重臣後,又遣了親信進京,以重禮請託張國維等人面聖時提及此事,以求儘快襲封衍聖公之位。
張國維在接受了孔家送來的兩千兩銀子以及幾樣古董字畫之後,遂以禮部的名義繞過通政司,直接給皇帝上了部本,將衍聖公爵位的重要性,以及孔興燮襲封的合法性羅列其中,請求皇帝儘快賜封,以免引發士林清議的不滿。
沒想到部本進宮之後依舊是沒有任何迴音。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雖然張國維自知自己的前程不妙,但為了在士林中贏得一片好評之聲,以便給自己的後代留下一些人脈,這才在連續被溫體仁擺了兩道之後,硬著頭皮站出來再次提及此事。
“據朕所知,孔家借衍聖公之名,於鄉里多行種種不法之事。近兩百年來,其透過巧取豪奪、強行逼迫等手段,於天災人禍之時強買百姓良田歸為己有,期間更是有傷人害命之嫌。據查,衍聖公府名下田地有數千頃之多,且俱為水澆良田,大部分原為當地農戶所有。而其為孔府強買之後,產出之糧亦均被其囤積居奇,於糧荒之際高價售賣謀取不義之利!此等行為於聖人利義之喻完全相悖,此等行徑已背離聖人初衷,其以何德承繼爵位?朕以為,孔家北宗於名教大義之上缺失嚴重,與孔家南宗耕讀傳世相比,其應當悔過自省方可言其餘!此事不必再提!朕自有決斷!”
朱由檢冷著臉將張國維的奏請駁了回去、
孔興燮遣人入京送禮的詳情錦衣衛早就呈報宮內,朱由檢並沒放在心上,誰收了禮都沒用,一些提及此事的題本都被他扔到了一旁。
他就等著有人站出來公開給孔家說話時,把孔家的醜事宣揚出來,向世人揭穿孔府北宗貪婪無恥的真面目,以此來打擊那些偽儒家、真小人的醜惡嘴臉。
一旦孔家的醜事曝光,那肯定會在士林中引發對孔家的爭議和批判,也會使世人對儒家經義如何作為個人修身標準重新定義。
而最後自己再以朝廷的名義重新制定儒家標準,在大明推行新儒家學說,把仁義禮智信作為最基礎的儒學理義,以約束更多人的言行。
朱由檢相信,自己今日這番言論很快就會被傳揚開去,到時候錦衣衛再借機暗中推波助瀾,拿出一些真憑實據用以輔證之後,這足以讓天下有頭腦的人去用疑慮的眼光看待孔家,那麼孔家所釋義的儒家學說也將會成為士林中議論的話題。
只要有了懷疑就好,朱由檢並沒打算徹底否定儒家,只是想去其糟泊、留其精華而已。但這將會是一件曠日持久的大事,朱由檢也沒有太多精力參與其中,到時候就交給老溫處理吧,相信他會樂於替自己背黑鍋的。
張國維臉色訕訕的坐了下來,一股濃濃地挫敗感從他的心頭升起。
孔家不管做了什麼都與他無關,他只是想利用這個機會撈取一些私利,而皇帝對他的不耐讓他感到絕望。看來自己在京師的日子可以倒數了,可令張國維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皇帝就是看不上他,這到底是何原因呢?
“報~~~啟稟皇爺!關外緊急軍情送達!”
就在這時,殿外的一名小太監捧著一個紅漆木匣奔入殿內後大聲跪稟道。
王承恩趕忙小跑著過去接過了木匣,小太監躬身退到殿外。
“溫卿、楊卿、孫卿、陳卿留下,其餘諸卿且回本部處置公務去吧!”
隨著朱由檢的一聲令下,除了被點名留下的幾人以外,包括
《崇禎八年有聲小說線上收聽》 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