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 (第1/2頁)
我愛肥豬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崇禎十年四月殿試即將舉行之際,孫傳庭的奏本以六百里加急的形式送達京城:青海蒙古土默特部舉族歸附,凡男女老幼共計三萬兩千餘戶、十四萬九千餘口,其中青壯三萬七千餘人,另有馬牛羊等牲畜過百萬頭;孫傳庭已將土默特部八個臺吉及其所屬人口牲畜分別安置在臨洮、鞏昌、平涼三府之地,現土默特部顧實汗正在官軍護衛下趕赴京城拜見天顏。
另外孫傳庭在奏本中,將崇禎九年在平涼府屯田安民之事做了詳盡說明,並且提到了期間表現突出的部分官吏姓名,直言此次屯田之所以成功,這些官吏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希望朝廷能不吝升賞之舉,以慰其心、鼓其勁,使得此等官場新風能得以在大明各地擴散開來。
龍顏大悅的朱由檢立即召見內閣及六部九卿等重臣,商議土默特部歸附以及有關官吏的升賞問題。
“孫卿出仕僅只短短兩年有餘,其功績卻足可彪炳史冊!其在陝西期間,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均可為人臣典範!此次土默特部舉族來附之事,正是在其精心謀劃之下方才建此大功,堪比開疆拓土!朝廷當以重賞酬其功!”
眾臣都看得出來,皇帝臉上的笑意是發自內心的,土默特部來降意味著大明的西部邊疆徹底安定下來。
“孫白谷能取得如此功績,全憑聖上有識人之明,正是聖上將其撿拔與微末,方使其有施展才能之機,而不至明珠蒙塵!臣對於聖上慧眼識人之能深表欽服!”
既然皇帝想要重賞孫傳庭,溫體仁乾脆不提具體如何賞賜一節,因為他知道皇帝心中肯定是有了決斷,還不如說點好聽的讓皇帝高興高興呢。
“孫代州於如何安插土默特人一事上做的巧妙,其十餘萬人口分作三處,後續再擇其青壯組建騎兵,遠出塞外征伐不臣,如此消耗馴服之下,不出數代,其性必與我漢人無異!大讚!”
兵部尚書楊嗣昌對於孫傳庭分化蒙古人的舉措極為讚賞。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只有不斷的消耗漢化,這些蒙古人才能讓人放心。
“既然其首領欲來京師,臣建議聖上以王位賞之,之後將其羈縻於京城之中,醇酒美婦一力供給,那留在西北的蒙古人便如無首之雁群,久之則各分西東亦!”
吏部尚書周雲奏道。
在大明人的眼中,塞外的蒙古人就是一些和要飯的差不多的窮鬼,就算你是什麼大汗,平日享用的連大明的土豪都不如。只要這個顧實汗來到京城,在豪宅美婦的腐化下,這種土包子哪還願意回到西北吃沙子。分散於三地之外、沒了首領的蒙古人根本就翻不起什麼浪花來。
“周卿之言甚是,顧實汗就依前例,封其為順義王,將原誠意伯府賞賜與他,具體冊封之事由禮部遵循相關禮儀安排即可!”
孫傳庭於土默特部一事上做的已經相當妥當,朝臣們除了羨慕嫉妒之外,並無更好的建議提出,眼見皇帝如此高興,眾人都知道,大明政壇一顆新星已經冉冉升起,將來其挾大功返京之日,便是內閣某些人讓位之時。
朱由檢在奏本中看到孫傳庭對謝延年和方文二人的一力舉薦時,腦子裡忽然有了新的想法:平涼府和西安府的屯田已經進入了正軌,旱災最重的陝北流民絕大部分已經被遷移到這兩地,並且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只要按照孫傳庭制訂的策略施行下去,陝西全境大治已是初見端倪。以後不論誰在陝西府縣任職,在御史和錦衣衛的嚴格監督下,都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既然這樣,何不趁此機會實施自己早有預想的騰籠換鳥的計劃?
“溫卿,山西先行將匠人移往臺灣一事進行的如何了?”
“回聖上,自內閣行文山西后,據山西巡撫蔡某上報,第一批一千餘名各色匠人連同家小共四千餘口,已在山西趕來京師的途中,抵達京師所轄之後具體由順天府負責安排!”
溫體仁奏道。
“遵照聖上諭旨,臣與戶部相關於沿途設立糧食供應處若干,每處皆遣職官衙役負責維持秩序、煮粥放賑,據臣所知,山西第一批匠戶人等已至京畿附近,按行程計算,十日後便可抵達天津衛;鄭氏此次共調集五百料大船二十餘艘,可載八千餘人,此次匠戶總共四千餘人,尚有半數船隻空閒!”
順天府尹李懷普施禮奏道。
“山東兩千官軍在參將吳某率領下來京,據報昨日已至慶雲;臣已安排軍器監備好火器、炮手趕往天津衛碼頭,吳某所部當於後日抵達天津衛,之後先行將火器兵刃裝運上船,待山西匠戶趕至後,官軍將會與其同時上船前往臺灣
《崇禎八年有聲小說線上收聽》 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