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省裡的意見 (第1/2頁)
秋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宗遠又強調:
“我們兩個組下去搞活動,不僅要把政策執行好、工作做好更不能出現違規言行,同時也是一次密切聯絡群眾的機會,我們要帶著群眾情懷去開展工作,認真聽取群眾呼聲和困難,特別是三提五統徵收工作組,每個機關幹部都要深入群眾家裡,和群眾拉家常,對家庭特殊情況引起的困難我們要收集起來,重點人員包括孤寡殘疾、孤兒等家庭收集好資訊之後,我們政府反過來要給予救濟,讓我們的老百姓吃的飽、穿的暖,這才是新社會,也是我們的初心!”
眾人散去之後,王淑濤來到廉士俊的辦公室,聊起剛才孫鄉長剛才的話題。
王淑濤說:
“以前只是聽說孫鄉長目光長遠、工作能力強,沒想到今天聽了一席話,感覺他的理論水平很高的,政治格局很大。”
“是啊,我也是受益匪淺,不僅工作安排的細緻,而且每一步都考慮的很周全,感覺這些工作經驗完全不是24歲年輕幹部的,反而像是一個五十多歲高階幹部的管理水平。”
“在紅花鄉我們再也不能和其他鄉鎮工作那樣的工作思路,象是三提五統徵收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和對村幹部、機關幹部的獎懲,都是大手筆的做法,其他鄉鎮是沒有這個魄力的,我們來紅花鄉是來對了地方,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王淑濤感慨的說。
“紅花鄉這兩年的發展不是偶然的,我們倆應該好好珍惜在這裡學習鍛鍊的機會。”廉士俊也感慨的回答。
誰能想到,現在的紅花鄉年輕幹部在五年之後,就出了四個鄉鎮黨委書記和七名鄉鎮長,在以後更是出了八名縣處級幹部,有三名還做到了廳級以上職務。
此話暫且不提。
紅花鄉,培養幹部的搖籃逐步形成!
作為紅花鄉年輕幹部來說,平臺有了,關鍵就是看個人努力的程度了,哪怕天賦差一點,勤能補拙的道理還是懂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個人進步是水到渠成的小問題,那不是找關係走後門就能夠一步步上升的。
趙雲成書記拿著申請撤鄉設鎮的報告送給縣委書記王佩忠,簡單的把設鎮的技術指標彙報了下,特別是提到孫宗遠的建議是在人大會上一併透過,王佩忠讓人把隋剛縣長請過來,趙雲成又把剛才的話給隋剛縣長再次彙報一遍,之後,三個人對著牆上的安陽縣地圖盤算著。
看了一會,隋剛提出:
“紅花鄉按照條件確實符合設鎮條件,鎮駐地原來在紅花村,不僅偏向全鄉西側,而且自然條件不是很好太過狹窄,以後城鎮建設起來會有侷限,放在福山村很好,不僅產業大多在這面,小城鎮發展也有空間,關鍵人口多,紅花鄉的東部村莊人口都很多,西側都是些小山村,我看也可以。”
隋剛縣長繼續說:“單純一個紅花鄉的經濟總量還可以,但是面積和人口還是太少了。”
王佩忠書記:“你的意思是擴大下面積和人口?”
“王書記,我們如果給老趙和孫宗遠更大的平臺,是不是對我們縣的發展更有利?你看南面的紅石鄉,相距福山村也就五公里左右,但是發展有天地之別,今年紅石鄉各項報表資料基本都在全縣倒數一二的位置上,我的意思是給他合併在一起組成一個新的福山鎮,面積和戶籍人口都擴大了一倍,反正也都在地區規劃的福山工業園區之內,我們讓趙縣長和孫宗遠也有了更大的舞臺,這樣是不是更好?。”
“兩個鄉合併在一起有5萬人口,2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63個村莊,按理說也可以,正好紅石鄉考核不是倒數第一嗎,幾個不作為的科級幹部都調到縣直安排好了,有兩三個年輕想幹事的幹部一起納入到新的福山鎮,新的福山鎮估計除了縣城之外應屬於全地區最大的鄉鎮了,多兩個科級幹部也應該的,這個事情讓縣委辦公室重新寫報告,我親自去地區和省裡跑這個事吧。”
王佩忠書記帶著報告又來到地委李傳友書記辦公室,李傳友聽完之後說:
“你們的想法很好,做強做大鄉鎮、減少行政支出,符合上面精神,我完全同意。正好我明天有事情去省城,你和我一起去省民政廳爭取一下看看。”
第二天,李傳友書記和王佩忠書記一起來到省民政廳。
民政廳廳長譚晨貴老早就知道李傳友要來,一聽到門衛的電話,急忙下到一樓門廳等著。
見到李傳友,譚廳長緊走幾步,雙手握著李傳友的雙手:
“李省長,歡迎視察啊!”
李傳友也握住他的手開著玩笑道
《重生之八十年代逆襲小說免費完結》 第145章 省裡的意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