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6章 財政壓力 (第1/2頁)

秋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藕池技術的普及,全鄉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藕池(稻田)建設中,一個月的時間裡,孫宗遠的農場已經建設了5000畝的藕池(稻田),周圍村子的群眾看見農場建設完成把第一批錢分完,就各回各家建設自己的藕池稻田了,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群眾的力量,村子裡的幹部把規劃一公佈,各家各戶邀請親朋好友的來建設,僅僅三個周,就又完成了3000多畝土地改造,來的親朋好友也學會了藕田稻田還要技術,又回到家裡開始了自己的農田改造,一直幹到冬至交九下了大雪田地封凍為止。 期間,李建國書記和趙鄉長多次到現場瞭解進度和技術,看到群眾激發出很感慨啊: “這麼多的人啊,馬車牛車膠輪車和拖拉機,拉料的,拉土的,你們看基本不用幹部督導就乾的又好又快,我們的群眾太能幹了!” 縣裡領導也來紅花鄉視察現場,地區的職能部門水土保持中心也到現場親自指導,發現紅花鄉的工作不僅組織的好,關鍵是質量還非常的好,田、塘、路、渠綜合配套,場面熱鬧、質量可靠,這不地區李傳友書記就又偷偷過來檢查一下,發現與各級彙報的屬實,就安排宣傳部門加大荒漠化治理的內宣和外宣工作。 結果是新華社來人了、電臺的、報社的記者和省裡的、農業部的領導也來視察指導工作。 好一陣迎來送往的接待,領導來不光看紅花鄉的荒漠化治理工作,還看了紅花經濟開發區、電子廠、泡麵廠和火腿腸廠,還看了生豬養殖基地建設和“人均一頭豬致富工程。” 上級領導和新聞媒體對乾河地區、安陽縣給予充分讚賞,特別是對紅花鄉更是讚不絕口,說是闖出了一條農村扶貧開發和群眾致富的新路子。 陪著領導看的都是各級領導,孫宗遠一個方面抓荒漠化治理的進度、質量和勞動場面,另一個方面是把幾個廠子負責人叫在一起開了個會,安排了生產環境和彙報側重點: 突出解決農產品生產難、技術難、銷售難和勞動力富裕就業難等“四難”問題、解困脫貧勤勞致富上來。 各個負責人在給上級領導彙報的時候都是超發揮,有事說事,有故事就講故事,有困難也毫不掩飾,領導們給予高度評價。 由於現在是改造階段,還沒有種植更沒有收益,所以省部級領導達成一致意見,等秋後有了效益再廣泛宣傳。 縣委為了加深領導對全縣的看法,有幾次上級視察和報社媒體,就引導著去了劉莊鄉改造現場,還看了劉莊食品廠和飼料廠,大家嘖嘖稱讚! 劉莊鄉複製著紅花鄉的經驗做法,得到縣裡政策認可之後,也改造荒山野嶺4000多畝,徐百福無意間也收穫了很多領導的讚賞。 好幾次趙雲成鄉長開玩笑的跟孫宗遠說,是不是晚上枕邊風吹到劉莊鄉了? 李建國書記就給解釋說: “人家書記是孫宗遠的老丈人,幫下忙也是應該的。再說這項工作利國利民我們也沒有損失什麼。” 孫宗遠連聲說謝謝理解! 安陽縣更是收穫最大,一個鄉的體量肯定不如一個縣,安陽縣也是內心激動不已,領導也是要加大力度扶持,改造有多少就扶持有多少,李建國書記更是首拔頭籌破了萬畝數量! 孫宗遠最初還知道每天的改造建設進度,一個月後,匯總情況的時候各村基本靠估算來報數字了,為了徹底瞭解整個冬季荒漠化治理的進度,不得不組織了三十多口人,挨村挨戶的落實藕田稻田的改造面積。 結論出來,截止到冬至這天,全鄉一共改造成良田的荒漠化治理土地畝。改造質量好的不能再好了,除了百成農場最初回填土40公分之外,後面回填土的大都是80-100公分的土壤,群眾明白自己的田自己養啊! 一度孫宗遠感覺自己回填40公分土是否是個錯誤,有時候還真想弄到80公分厚。 又把有任務的村幹部召集起來開個座談會,徵求大家對下步改造的意見,匯總大家打算。 最後的結果是這樣的: 對上級的意見就是政策不能再變,補助哪怕明年付清也可以,就不能變。 打算比較統一:冬去春來化凍之後,各村會立即行動起來建設藕田稻田,爭取在清明左右全部完成,趕上春茬農時種植一季收穫一季。 李建國帶著這些資料和孫宗遠一同去了縣委,給書記縣長彙報了紅花鄉的前期荒漠化治理工作和下步打算,著重對群眾積極性和擔心的問題做了彙報。 王佩忠書記和隋剛縣長聽完彙報之後,也感覺到肩膀壓力驟然大了起來,什麼壓力?當然是錢的壓力了。 你說我們中國人就是好,政策一放開,一切困難勢如破竹得以解決,老百姓也沒有什麼週末假期概念,更是不管白天還是黑夜,只要累不死就往死裡幹,一干就幹出個先進,也幹出來個問題。 孫宗遠彙報說: “可能是紅花鄉山區多,良田很少,聽說改造成了良田之後三年不收取任何費用,不僅可以種藕,

《重生八十年代做學霸作者:一眼經年》 第96章 財政壓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