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奧爾特雲 (第1/2頁)
彩虹之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類社會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的學科,它可以用標準的,可以量化的資料和指標來描述,也可以透過科學工具來進行研究。
它的內在邏輯,同樣不因某個人或者某一群人的影響而轉移。
譬如,人類天生就具備繁衍的慾望,天生就具備追求更好生活,更豐富物質的慾望,天生具備希望活著的慾望。
如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生產力不能持續發展,無法滿足因為人口日益增長而日益龐大的物質需求的話,那麼必然就會爆發戰爭。
就像歷史之中已經重複發生過無數次的事情一般——王朝末年,人口眾多,耕地所產出的糧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生存需求,註定有一部分人要餓死,於是人民奮起反抗,發起戰爭,最終十室九空,人口大大減少,新王朝建立,耕地所產出的糧食開始富餘,於是盛世到來。
這是一條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而與這條規律相比,什麼貪官汙吏,什麼治世能臣等等,所能做的只不過是加速或者減緩這個程序而已,無法改變根本。
放到現代,這條規律同樣適用。
地球的人口承載能力有上限,太陽系的人口承載能力同樣有上限。只不過高科技時代的人類世界擁有了一個和王朝時代的人類世界最大的一點不同,也即,高科技時代的人類世界有能力毀滅自己所生存的環境。
這就意味著,王朝時代的一次全面戰爭,所能造成的影響不過十室九空而已,一旦安定平穩下來,人類種群還可以再度恢復。而高科技時代的一次全面戰爭,不發生則已,一旦發生,必然意味著人類的滅亡。
而全面戰爭是否爆發,取決於當前人類世界生產力能否滿足大多數人的物質慾望。並且,只取決於這一點。其餘的一切因素,都不重要。
人類世界的生產力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科技程度,二是物質基礎。將科技程度定為“擁有大規模恆星際遠航技術”之前,物質基礎則是太陽系內的這些星球,再有了人均能耗資料,那麼,全面戰爭的人口數量臨界點便可以計算出來。
許正華聯合了許許多多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專家,計算出了這個人口數量臨界點。答案是,一萬億左右。
也就是,以“擁有大規模恆星際遠航技術”前夕的科技水平,以太陽系為基礎,可以供養的人口極限大概是一萬億人。超過了這個數字,全面戰爭就會爆發,人類會滅亡。不超過這個數字,人類就會仍舊存在。
那麼,強人擇原理就可以轉換為,如果這個宇宙是因為人類而生的,那麼,在太陽系人口到達一萬億之前,人類一定會擁有大規模恆星際遠航的能力。
注意,是大規模的恆星際遠航能力,而不是小規模的,依靠冬眠技術之類的恆星際遠航能立。
接下來所需要進行的便是工程驗證了。很顯然此刻的人類世界還不具備恆星際遠航的技術和能力,但這不妨礙工程師和科學家們探究擁有那種能力需要哪些技術進步,需要哪些前置條件,並且,人類世界是否有能力在預定的時間之內完成這些技術進步和前置條件。
這是一項很龐大的前瞻性研究,人們需要全面梳理現有的技術儲備和正在攻關、存在於設想之中,已經完成了理論儲備,或者連理論儲備都未完成,但已經有了構想的種種技術,並依靠一個精密的模型,對它們賦予不同的權重進行整體性的評估。
這個模型所需要的引數有許多許多,譬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技術的發展對出生率及死亡率的影響,文化發展的影響,人均能耗的變化,人均物資需求的變化,社會風氣的變化等等等等。但幸運的是,這些資料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可以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數學工具對其作出預測。
它需要的計算量極其龐大,幸好,愛神星的控制此刻已經不再需要應龍號超算的全部算力,這個模型的計算也可以採取一部分分散式計算。
它的預測結果很顯然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確,畢竟未來的事情沒有人能全部預測明白,但總歸,它的預測結果可以看做是一個較為重要的佐證,一個證明或者證偽強人擇原理的佐證。
最終的結果,在上百萬名科研學者及工程師等人奮鬥了差不多一年之後出現。結果十分出乎人們的預料。模型計算幾乎明確無誤的指出,在擁有大規模恆星際遠航技術之前,人類必將滅亡。
人們原本以為結果會是模稜兩可的,就算偏向一方,也至少會給另一方留出餘地,留下想象的空間。誰都沒有想到,結果竟然會如此明確。
而之
《星空之上散文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奧爾特雲(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