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閃啊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整個經濟形勢有多嚴峻,大小非持有者為何選擇在目前集中拋售等等。這些東西不明朗,A股市場要恢復強勢,很難。
從市場和博弈的角度說,現在走勢已經到了非常惡劣、極度低迷的階段,那麼從歷史上看,哪一次行情不是在絕望中爆發的呢?也許投資者沒有儘早從市場退出是一個錯誤,但這並不意味著,現在選擇清倉、割肉就是正確的。不管以前怎麼判斷、怎麼操作的,現在必須以眼前的情況作為參照,重新研判,制定應對的策略。
有一條股市規律說:投資者第一眼就感覺到的形態安全性或危險性,絕大部分總是與以後一段時間內發生的實際情況相反。也就是說,往往直觀感覺很嚇人很可怕的走勢,會被日後證明是階段性低點,而看起來走勢良好的時候,危機正在到來。只要沒有退出市場,永遠沒有勝負可言。投資永不言悔,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負責,不必冒額外的或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風險,但沒有冒險就沒有收益。
週末不談股市,談股事
時間:2007…05…26 14:23:44
前幾天談到“時狂”現象,簡單地說就是“泡沫”。典型的案例中,荷蘭鬱金香泡沫、美國網路股泡沫等已經提過,但還有一個經典案例,知道的人可能不多,這裡想聊一聊,那就是英國的“南海泡沫”。
17世紀末18世紀初,經濟繁榮給英國人帶來了大量財富和資金,他們缺少的是投資機會,這後來造就了一個神話。1711年,南海公司(South Sea pany)成立,業務是接收英國政府的債務(最初約1000萬英鎊)。作為回報,公司獲得了同南美洲進行所有貿易的壟斷特權,他們開始組建船隊同南美進行黑奴貿易。由於在橫渡大西洋過程中黑奴死亡率很高,這種貿易其實並沒有給公司帶來很高的收益。
到了1720年,南海公司提出接收英國政府的全部國債,即約3100萬英鎊,儘管其貿易收入根本無法償還這筆債務,但人們卻認為南海公司是個難得的投資機會,公司的股票從130英鎊/股迅速上升到300英鎊(雖然英國的證券交易所到1773年,才在倫敦柴思衚衕的喬那森咖啡館正式成立,但股票交易早已開始了)。
之後南海公司就宣佈發行新股(1720年4月12日),發行價300英鎊/股,當時甚至連英國國王也認購了10萬股。數天之內,股價漲到了340英鎊。為滿足公眾的需求,南海公司很快又發行新股,發行價提到了400英鎊,之後一個月股價漲到550英鎊。6月15日,當南海公司再次發行新股時,定價為800英鎊/股!英國議會上院一半的議員和超過一半的下院議員都認購了新股。很快,股價漲到1000英鎊/股。
這時候,南海公司需要的是投資計劃(相當於現在的“講故事”),人們自發地為公司出謀劃策,甚至有人提出從西班牙大量進口公驢來對海水進行淡化處理等等。但事實上南海公司的真實發展前景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樂觀。最先“清醒”的當然是公司的管理人員,他們在1720年的夏天開始拋售自己持有的股票。這一訊息走漏之後,南海公司的股價開始急跌——從最高約1050英鎊/股跌到8月31日的750英鎊用了約兩個月,到10月31日已跌到290英鎊/股,至當年年底就回到了起點約130英鎊。
泡沫的產生雖然需要一定的條件和環境,但一經出現,似乎所有人都被泡沫的“無限擴張性”所迷惑,上至國王、議員,下至普通百姓,幾乎都參與到“放衛星”的行列中來,理智分析和理性判斷突然從人間“蒸發”,甚至當時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也“一時不察”,深受其害,以至於這位物理學界的巨人在證券史上也留下了不朽的論斷:“我可以計算天體的執行,但計算不了人們的瘋狂。”其實,不可能沒有反對的意見,也不可能沒有清醒的人,但他們的聲音被湮沒了,也太微不足道了。整個市場,甚至整個國家都陷入到一種亢奮的狀態,都對“前景”充滿了樂觀。這就是典型的“時狂”現象,也即典型的“泡沫”案例。 。 想看書來
五、投資是件長久的事(3)
泡沫最終的破滅後果是很嚴重的,拿南海事件為例,股價在半年內跌去80%以上、投資者損失慘重還是“小事情”,之後英國政府出臺了《泡沫禁止法》,禁止英國公司發行股票認購證,這一禁止就是100年!直到1825年才廢除該法,這之前英國很少有股票流通。100年是什麼概念?想象一下倒退100年?想都不敢想!
《賣早點的豆漿在哪批發》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