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59章 致命陋習(1) (第1/2頁)

騎馬釣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殘忍?”聽到楊小輝這麼說,我就不由反問了一句:“是什麼,老虎凳、點天燈嗎?”

楊小輝白愣我一眼道:“我說的是陋習,不是十大酷刑。”

我“哦”了一聲沒再搭話,雖然我酒喝的有些多了,可意識還是清楚的,見我不說話,楊小輝就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解放前楊小輝的老家,她的老家叫花木村,在太行山一代的深山裡,交通閉塞,幾乎到了與世隔絕的程度,而在這裡村子裡是看不到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的。

楊小輝講到這裡,李家灝就問了一句:“你們村兒的人是不是會得一種怪病,然後普遍都比較短命?”

楊小輝反譏李家灝:“你們鎮子上的不也是強不到那裡嗎?”

李家灝被楊小輝是尷尬地笑了笑不吭聲了,瞿小悠也是埋怨李家灝:“你別插嘴,聽小輝講故事。”

遊曉清也是旁邊問楊小輝:“對啊,小輝,你們村兒沒有沒有六十歲以上的老人?”

顯然楊小輝這個故事的頭開的特別好,我們這些人全部就被吸引住了。

楊小輝繼續講這個故事。

大概在一九四二年的時候,花木村來了一老一少兩個人,老的那個五十八歲叫楊祖吉,小的只有八九歲叫楊繼安,這倆人是祖孫倆,他們之所以回來到花木村完全是逃難逃過來的。

這祖孫倆進了村子之後,村口就有人上來問他們情況,在問了兩個人的歲數後,花木村裡的這些人中就有一個陳溫的年輕人道:“你們可以在我們村住下,不過必須要遵守我們這裡的習俗,否則我們就轟你們走。”

楊祖吉和楊繼安祖孫倆一路逃到這深山裡,已經累的夠嗆,聽到有地方願意收留他們,自然是高興的不行,連忙也是答應那陳溫的話,就連是怎樣的習俗二人都沒有去問。

陳溫告訴楊祖吉和楊繼安,他們村兒大部分的土地都是他家的,可以分給祖孫倆去種,不過這祖孫倆需要把每年所糧產得的一半上繳,很顯然這個陳溫是一個地主。

由於楊祖吉和楊繼安祖孫過是逃難過來,也沒個地方住,所以陳溫就先收留這倆人在自己的家住下,陳溫是村子裡的地主,家境自然很好,三進的大院子,只不過這個院子裡有不少的房間卻是空著的,並不住人。

所以楊祖吉和楊繼安祖孫倆就被安排到了陳溫家住下。

這倆人初到花木村,就算陳溫給他們地,他們也是沒有種子去播種,所以陳溫就提議就讓楊祖吉在陳家做長工,幫著陳家做做飯、掃掃院子,用他的工作來從陳家換取一些來年播種的種子。

此時陳溫在楊祖吉和楊繼安心中已經成了救世活菩薩的形象。

起初這祖孫倆,每天都聽從陳溫的吩咐,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從來也不多問,也不上街去轉悠,待在陳家也是老實的很,可等著時間長了,二人對陳家逐漸瞭解都熟悉了,就發現陳家有很多地方很奇怪。

第一個地方就是,陳溫家裡有三進的院子,房間有十幾套,可真正住人就只有三間,這還包括楊祖吉和楊繼安祖孫倆。

當楊小輝說到這個疑點的時候,我就忍不住說了一句:“這應該沒什麼人吧,人家是地主家,肯定人丁興旺過,或許是恰好到了陳溫這一代人丁不旺了,也或許是家裡遭難了。”

李家灝也是附和我說:“對啊,小勇說的很對。”

楊小輝沒搭我們的茬,而是繼續說她的故事,我和李家灝就等於是碰了一個軟釘子。

楊祖吉和楊繼安覺得第二個奇怪的地方,那就是這一家沒有老人,陳溫三十多歲,有一房媳婦,還有一個跟楊繼安差不多大的兒子,另外陳溫還有一個妹妹叫陳靜,今年才二十出頭,不過這陳靜並不是啥美人,而是一個好吃懶做的胖丫頭。

第三個奇怪的地方就是,這一家人連上楊祖吉和楊繼安祖孫倆也才六個人,可陳溫每次都讓楊祖吉做八個人的飯,而多出來的那些飯也是給陳溫那個好吃懶做的妹妹吃的,而是由陳溫的媳婦每天拿著一個竹籃去送出去,至於送給誰,初來乍到的楊祖吉也不敢多做過問。

可時間長了,有一天楊祖吉就忍不住好奇問了陳溫的媳婦,多出來的飯菜是送給誰的,陳溫的媳婦就道:“送給我公婆的。”

聽陳溫媳婦這麼說,楊祖吉就覺得可能是陳溫和父母分家了,而陳溫的父母在村裡另外一處房子裡住。

想到這裡楊祖吉就覺得,陳溫是他和楊繼安祖孫倆的救命恩人,而就命恩人的父母也是他的恩人,所以

《靈目鬼話有聲小說全集》 第259章 致命陋習(1)(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