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薛仁貴東征 (第1/3頁)
軒轅天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徙河之戰,公孫瓚以進為退,既儲存了實力,也消滅了異族的外圍部隊,鼓舞了士氣,再加上之前殲滅的五萬人,可以說,公孫瓚東征的第一戰已經取得大勝了。
然而,雙方的兵力差距太大,公孫瓚雖然善戰,但也無法在短期內擊破異族聯軍。
異族兵多,公孫瓚器利,雙方各有優勢,因此兩方人馬在徙河一帶對峙,僵持了三個多月,誰也奈何不了誰。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異族不斷徵兵,公孫瓚壓力大增,只得向劉飛求援。
劉飛接到公孫瓚的求援之後,立刻命令薛仁貴為帥,率領五萬人馬,東征高句麗等異族。
劉飛之所以會這樣任命,是因為薛仁貴對東北的山川地理極為熟悉,歷史上的薛仁貴就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的戰爭中逐漸嶄露頭角的。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因此劉飛才會任命薛仁貴為元帥,率領剛從演武訓練場訓練了三個月的“新兵”東征。
在幷州,薛仁貴資歷並不深,劉飛算是破格重用,但是在幷州,軍事這方面劉飛向來是一個人說的算的,再加上薛仁貴在前段時間與鮮卑的戰爭中,曾單槍匹馬挺身衝陣,直取鮮卑一大將人頭,將頭懸掛於馬上,敵人觀之膽寒,從而打破了僵局,使得勝利的天平傾向了了幷州軍這邊,立下大功,一戰成名。因此,薛仁貴為為帥,並沒有出現什麼反對的聲音。
薛仁貴接到劉飛的命令之後,立刻率領五萬人馬,從趙風那裡領了五萬大軍半年的糧草出發了。
從幷州雁門郡到幽州的右北平,一路都是平直的水泥馬路,這都是這三四個月來,劉飛麾下龐大的建設兵團的勞動成果。
有了這條“高速通道”,薛仁貴的大軍搭載著“運兵車”以極快的速度行軍,因為沒有輜重(都是用儲物戒指裝運的)部隊,所以行軍速度極快,一天高達三百里。
半個多月的時間,薛仁貴的五萬大軍就趕到了徙河,與公孫瓚的大軍回合。
原本,公孫瓚聽說派來的是新兵,心裡還有些不舒服,但當他見到了這些“新兵”之後,那一絲不快早就不翼而飛了。
公孫瓚發現,那些所謂的新兵,一個個的精銳程度都快趕上自己麾下的精銳白馬義從了。
這就是新兵?英王可真是謙虛啊!公孫瓚心裡不禁有些慚愧。
接著就是疑惑,因為他知道,劉飛很少說假話,因為沒必要,而且從各方面探知的情況確實表明,這隻部隊只經過了劉飛三個月的訓練。
這五萬人是一隻多兵種混編部隊,裡面有配置了最先進武器的神機軍團。
對於薛仁貴的援助,公孫瓚表示了誠摯的歡迎。
公孫瓚也知道,打完這場仗以後,自己這諸侯算是走到頭了,不過這何嘗不是公孫瓚心裡希望的呢?
當你當一個主子的前途不如當一個屬下大的時候,這個主子真的有必要當下去嗎?寧為雞頭不為牛後是不錯,不過這隻雞如果成了人家的盤中餐,那麼雞頭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接待了薛仁貴之後,公孫瓚將這些天的戰況初略的描述了一下。
雙方互有損傷,最近異族聯軍又出現了一種新式防禦戰車——鐵車兵,使得己方弓弩的威力大減,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只能固守待援。
薛仁貴認真聽取了公孫瓚的描述,明白那鐵車兵跟主公說過的“裝甲部隊”有些相似,而破解這種裝甲的辦法劉飛也說過很多,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手中的衝射龍炮覆蓋性射擊,雖然粗暴,但很實用。
“州牧大人不必憂慮,此次我帶來了幷州最先進的武器,相信能輕鬆擊敗你說的那種鐵車兵。”薛仁貴微笑著說道。
“如此甚好。”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劉飛站在海畔,看著波瀾壯闊的海面,不由的想起了曹操的這首《觀滄海》。
鄭成功、周瑜站在劉飛身後,靜靜的領略著詩中的意境。
劉飛等人來這裡自然不是來看風景的,而是來選擇海軍基地的位置的。海軍的構建,一直以來就在劉飛計劃之中,只是因為曾經沒有臨海的屬地,找不到合適的港口,才不得不一拖再拖。
而此時
《漢末之群英逐鹿》 第三十二章 薛仁貴東征(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