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英才彙集 (第1/2頁)
軒轅天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下人都知道北疆軍不好對付,所以士族門閥們也極為支援朝廷的這次“剿逆”行動。
在劉飛演武場大練兵的同時,洛陽一時間英才彙集,除了十五萬“中央軍”外,世家大族的各路兵馬集合起來也有二十五萬人。
首先是四世三公的袁家,袁家派出了兩位袁家年輕一輩中的俊傑——袁紹和袁術,袁家財大氣粗,出兵五萬,自備糧草,袁紹統軍三萬,袁術統兵兩萬,前往洛陽集結。
其次是楊家,歷史上楊家也是四世三公,不過目前只有三世三公,因為楊彪現在還沒擔任過太尉之職,而且楊家與袁家素來聯姻,袁術娶了楊彪的女兒。為了響應朝廷的號召,楊家現任家主楊賜派遣兒子楊彪(楊修之父)率領三萬家兵相助。
接著是其他世家出兵的出兵,捐糧的捐糧。
荀家也在大勢所趨治下捐助了一些糧草,並派出了兩名傑出了子弟前去歷練,這二人便是荀彧和荀攸。要不是荀爽極力阻攔,荀家肯定也會在這次朝廷的號召中出大力氣。
荀氏為潁陰望族,荀爽的父親荀淑(83—149年)為戰國荀卿第十一世孫,品行高潔,博學多識,有“神君”之稱。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當時被人稱為“荀氏八龍”。荀爽是“荀氏八龍”中的第六位,若論才學,則數第一。當時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他自幼聰敏好學,潛心經籍,刻苦勤奮。漢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趙典舉荀爽至孝,拜郎中,對策上奏見解後,棄官離去。為了躲避黨錮之禍,他隱遁漢水濱達十餘年,專以著述為事,先後著《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號為碩儒。黨錮解除,司空袁逢薦荀爽為官,不就。
荀爽收到過荀攸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荀攸在北疆的所見所聞,荀攸用了“人皇之治”這四個字來形容北疆的生活現狀。就是因為這四個字,荀爽便親自前往北疆遊歷了一次,所見所聞,無不歎為觀止。心中不禁感慨,若劉飛執掌天下,是不是整個天下都會變成這個樣子......
總之就一句話,荀爽更看好劉飛,而不看好朝廷,這便是荀家為何在這場“曠世盛會”中走走過場的原因。
除了士族門閥,還有一些其他太守、縣令。
北海太守孔融、丹陽太守陶謙、安熹縣令劉備、關羽、張飛、東郡太守曹操、長沙太守孫堅、隴西太守董卓.......
常言道,槍打出頭鳥,牆倒眾人推,不管劉飛之前為人處世如何,現在這些人卻全都舉著“大義”的旗幟討伐他,至於他們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唯一沒有參戰的“諸侯”就是在遼西任職的左中郎將公孫瓚,據說是“身患重病、臥床不起”,至於是不是真病了,又有誰去理會呢?遼西,太遠了......
曹操本也不想來的,他與劉飛惺惺相惜,不想與劉飛為敵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便是他知道劉飛到底有多麼強大。無奈皇甫嵩親自點將,他不得不遵令行事,劉飛就是前車之鑑,他沒劉飛那種實力敢來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相信,只要他敢違令,朝廷的大軍立刻就會兵臨東郡城下,對付他曹操,朝廷用不著準備三個月。因此他來了,但是前往洛陽的同時也派人給劉飛送了一封信,言明自己的苦衷。雖然他知道即使不送這封信劉飛也會理解他。
還有一個世家大族也跳出來反對劉飛,這各家族的出現讓劉飛有些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這個家主便是河內司馬家。
司馬家現任家主是司馬防,司馬防字建公,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其父司馬儁是東漢潁川太守。生於漢桓帝建和三年(149年),卒於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終年七十一。有八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司馬八達”,晉宣帝司馬懿是其次子。
年輕時在州郡任官,歷任洛陽令、京兆尹,年老後轉拜騎都尉,養志閭巷,闔門自守。
司馬防有八個兒子,依次為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俱知名,因每人的字中都有“達”字,故時號“八達”。他對待兒子很嚴格,即使兒子弱冠成人後,也要求“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
司馬家是河內大族,也可以稱得上是河北大族,河內又緊鄰幷州,所以司馬家跳出來反對劉飛並不覺得奇怪。
......
中平二年六月,轟轟烈烈的“討劉運動”開始了。
朝
《漢末之群英逐鹿》 第八章 英才彙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