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廢史立牧 (第1/2頁)
軒轅天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靖得到劉飛用影像石下達的命令之後,立刻率領麾下三萬人馬西進,前往陳倉,解陳倉之圍。
李靖麾下的三萬兵馬的組成為疾風營五千、飛虎營三千、玄武營三千、龍驤營三千以及一萬兩千神箭營將士和四千神機營將士,可謂兵種齊全,現在劉飛的軍中的普通士卒都有一個儲物空間為一立方米的儲物戒指,用來攜帶行李物品。
當然,為了防止士卒將儲物戒指倒賣,劉飛的軍中專門定了一條法令,丟失儲物戒指者,斬!
李靖率領麾下人馬一路急行軍,三天時間便抵達陳倉附近。率軍繞到叛軍側翼之後,李靖給眾人每人分發了一杯靈酒,用來補充體力,是將士們達到巔峰狀態,接著,立刻對王國等人率領的叛軍發動突襲。
此時,皇甫嵩得到李靖派人傳來的訊息之後,趁機出兵,並聯系陳倉守軍裡應外合,王國等人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先被北疆軍殺的大亂,然後又在皇甫嵩等人三路兵馬的攻擊之下損失慘重,死傷七萬多人,王國死於亂軍之中,韓遂、馬騰率軍倉惶後撤。
李靖立刻帶兵追擊,皇甫嵩也帶兵跟進,董卓據兵家“窮寇莫追,以免其死戰”的道理反對。皇甫嵩卻駁回了,認為王國撤退不是有組織的,而是敗退,況且前面還有幷州軍開路,此時追擊正當其時。皇甫嵩率本部配合李靖的軍隊進攻,留董卓殿後,取得大勝,斬首三萬餘。董卓為此羞憤,從此滋生對皇甫嵩的怨恨。
李靖率疾風營一路追擊,十日之內,九戰九捷,將西涼叛軍斬殺殆盡,只跑了韓遂、馬騰等幾個亂軍首領,一舉收復了涼州。將涼州交接給皇甫嵩之後,便率兵返回幷州去了。
從這以後,李靖的大名被天下人熟知。
然而,大漢並沒有因為涼州之亂的平定而恢復平靜,李靖返回幷州不久,朝廷又接到奏報,漁陽郡豪強張舉聯合張純起兵造反,自立為天子。接著又是益州人馬相、趙祗等率五萬人在綿竹起兵造反,叛軍自稱黃巾軍,其領馬相自稱天子。馬相帶著大軍,一路攻城拔寨,接連攻克了廣漢、巴郡、犍為三郡,殺死了益州刺史趙儉,益州刺史府告急。
靈帝看看眾臣,氣憤地罵道:“這都是什麼世道?幽州也就罷了,邊塞之地,怎麼連益州那種閉寨之地都有人造反?你們說說,這到底都是怎麼回事?”
眾臣沉默不語,天子四下看看,指著太常劉焉說道:“愛卿你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大漢境內盜匪此起彼伏?現在都還有賊人造反?”
劉焉苦著臉,想了半天,實話怎麼說?沒辦法說。他只好避重就輕地說道:“陛下,如今叛亂四起,屢平不止,主要是因為各個州郡的刺史權小而威輕。刺史們不能節制各郡太守,雖然知道有的郡守貪贓枉法卻無權撤免,只能上奏彈劾,結果往往不了了之,而百姓們因為不堪忍受,只好鋌而走險,舉兵叛亂。叛亂一起,刺史們又因為無權直接徵調郡國兵平叛,常常錯過了平叛的最佳時機,所以才會如此。”
“愛卿有什麼辦法嗎?靈帝問道。
劉焉苦笑,隨口說道:“陛下,何不效仿幷州,軍政一體,幷州之所以清平安樂,不就是因為幷州的軍政都掌握在靖邊侯手中嗎?在個別叛亂情況嚴重的州郡改刺史為州牧,州牧主掌一州軍政,這樣也許可以暫時緩解一下個別州郡的緊張局面。”
靈帝思索片刻,點頭答道:“愛卿這主意不錯,朕就依愛卿所奏,選用列卿、尚書為州牧,各自以原官秩出任。”
劉焉向靈帝提出的這個建議,即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凌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史稱“廢史立牧”。
第二天,靈帝下旨,以太常劉焉為益州牧,太僕黃琬為豫州牧,太傅劉虞為幽州牧,即日出京上任。同時令劉飛兼任幷州牧,晉封董卓為涼州牧,陶謙為徐州刺史,王睿為荊州刺史,劉岱為兗州刺史,焦和為青州刺史,劉繇為揚州刺史,韓馥為冀州刺史。
當劉飛接到兼任幷州牧的聖旨之時,長嘆了口氣,對身旁的荀攸說道:“公達,這天下,真要亂了!”
州牧手握軍政大權,儼然一方諸侯,外加朝廷孱弱,無力掌控局勢,各州州牧的小動作更是頻繁。有的甚至改變官制,提高稅率,甚至私自增加軍隊數量,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但大漢朝畢竟經過了四百年風風雨雨,再猖狂的州牧,在明面上,也不敢反抗朝廷的旨意,當然,劉飛這樣,不僅有著強大軍隊、身後的經濟基礎,還有著深不可測的實力的除外,但即便是劉飛,也不能隨便的抗
《漢末之群英逐鹿》 第二十章 廢史立牧(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