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寬厚仁慈,既是愛人,又是愛己,這可謂是安心立命之本。
(二)清心寡慾是修身養性之要
老子說:〃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罪莫大於貪慾,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我不貪慾,則甘於恬淡而不奢侈,不因貪慾充塞其中以欲亂情,故而內心清靜,以至能順應本性以行天道,則能儘自然之理,以應萬變而依然能平安如故。
老子說:〃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範應元解釋說:〃躁極則寒,寒則萬物凋零;靜極則熱,熱則萬物生長。是知躁動者,死之根;清靜者,生之根。故知清靜者,為天下之正也。體道者,成而若缺,滿而若衝,直而若屈,巧而若拙,辯而若訥,亦無不出於清靜矣。雖然,人豈有靜而不動者哉?但不可躁暴,常以清靜為正爾。〃
抱朴無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不必成毀繫於心,榮辱勞其神,從而達到哀樂不能入,以理化情的逍遙境界。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黃帝內經》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經常保持澹泊清靜的心態,致使神安體健,這是老子告誡我們的修身養性之要。
(三)謙虛柔和是立身處事之則。
滿招損,謙受益。老子說:〃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知道自己有所不知,知道自己有可能犯錯誤,讓謙虛為妄知和改正錯誤在心中預留天地。因為只有謙虛方能明道,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所以,善為道者〃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我能虛靜謙柔,明白天道,知一理包乎萬殊;〃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弱者道之用〃,凡物凡事,不可違自然之理,順則吉,逆則兇。去其主觀任意,因物之性,隨易應物。〃為無為,事無事〃,〃不敢為天下先〃,順應客觀規律,不與事物的自然之道相爭,則將無所不通。〃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夫唯不爭,故無尤〃。
物極則反,過盛必衰,盈滿則覆。老子說:〃反者道之動〃,〃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持而盈之,不若其已〃,〃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這也即是孔子所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過猶不及〃,孟子所謂'仲尼不為已甚'之意。列寧也說:〃真理走過一步,即是謬誤。〃
為人處事一定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柔順自然,持中和之道,無過無不及。虛則明道,柔能克剛,不盈則弊不新成。謙虛柔和可謂是老子教導我們的立身處事之則。
遵循道治國安民三大原則
(一)應天順民,無為而治: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這正如柳宗元《種樹郭橐傳》一文中所說;〃。。。。。。順其性,使根舒展,故土培實,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移栽時,謹細珍視若子,植後聽之任之若棄,全其天姓而不害其長而已。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則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官府治理也似後者,好煩其令,摧種摧收,若甚憐焉,而卒以禍。〃
柳宗元記傳其事,囑為官者戒。事自躬親者尚且如此,如果上令頻示,有因層層宣告,以至事成三豕涉河變其實質者;有因中間滑吏,藉此拉大旗作虎皮,任意發揮,裝神弄鬼,殘民自肥者;有因政令煩苛,動多忌諱,民無所措手足者:結果百姓得到的是福焉?禍焉?德國詩人海涅說過:〃我播下的是龍種,而收穫的卻是跳蚤〃,這句話用來表述濫施政令在傳播過程中,產生的結果往往與其本意大相徑庭是頗為貼切的。
上失無為,下多妄作。老子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問道
《老子的道德經原文及譯文》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