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茫��埠茫�胤室埠茫�厥菀埠茫��寄芫笄康厴�ぁ?吹秸餛惡ね戀厴系妮鋝藎�喚�崍釗嗣壬�魴磯嗟母鋅��

六歲,本應是孩子在母親懷裡撒嬌的年齡,可是小芳豔沒有這個福分。母親摸摸索索幹活,常常因為磕磕碰碰弄得滿身是傷。小芳豔體會到了母親的辛苦,開始懂得心疼母親。一天,她摸著媽媽青紫的傷說:“媽,讓我來做一餐飯吧?”

小芳豔學著和麵,擀麵,切面,像模像樣地幹了起來。母親在一旁靜候著,不時用手摸一摸麵糰,用心“觀察”女兒的動作。

面切好了,小芳豔稟告母親:“媽,我去煮麵了。”

當時,她也就只有灶臺那麼高,她找來小板凳,踩著凳子依著灶臺煮麵。媽媽就坐在灶口添柴,聽她的動靜。她每舀一瓢水;都要上下一次小木凳。水煮開了,她將麵條下到鍋裡,然後在板凳上攪動麵條,生怕麵條巴了鍋。一不小心,竟將腳下的凳子蹬翻了,“咣噹”一聲摔在地上,鍋鏟也摔出老遠。

母親連忙從灶口摸索著站起來,問:“怎麼了?”

“沒事,只是不小心將凳子給蹬翻了。”她一邊回答,一邊去撿鍋鏟,洗鍋鏟。

“沒有摔壞哪兒吧?”

“沒事沒事,我不是好好的嗎?”

一會兒,爸爸回來了,面也煮好了。得知是女兒做的這頓午飯,爸爸打心眼裡感到高興。

一家人圍坐在飯桌上吃小芳豔做的手擀麵。可能是鹼下多了點,麵條泛黃,可是全家人卻吃得特別開心。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沉重的揹簍

劉芳豔漸漸長大,但她的背卻不直挺。她問我們:“你們發現我的背有些微躬嗎?這都是小時候背揹簍落下的。”

上小學了,劉芳豔對父母的憐愛和孝心,不是僅靠淚水來表達了。她要擔起一些家務。勤勞、肯吃苦、不服輸等性格,在生活的逼迫下,漸漸形成和顯現出來了。

冬天,家裡填炕的料是一個難題。別人家有牛、羊等牲畜,可以就地取材,把牛羊糞曬乾後,作為填炕燒炕的料。

劉芳豔家裡沒有牛羊牲口,必須到坡上溝裡撿糞。溼糞要撿回來曬乾,一大堆溼糞,曬乾後就縮成一坨了。幹糞撿回來,剝去泥巴土渣,就剩一點皮。一個冬天,填炕的料需要量很大。放學回來,撿糞是又一道難做的功課。母親有風溼病,凍不得,想到此,她就不敢偷懶。看到別的小朋友放學後蹦蹦跳跳都在做遊戲,她只有羨慕的份。

從撿糞到揹回家,來來去去要走十多里路。正是長身體的年齡,由於長時間背揹簍,愣是把她稚嫩的脊椎壓得有些變形了。雖說辛苦,但只要爸媽說她懂事了,村裡人誇她勤快了,她心裡就別提有多高興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

上小學三年級時,臺灣電影《世上只有媽媽好》在內地熱播,學校便決定組織學生去看。當時劉芳豔的班主任是女教師劉玉琴。劉老師的家在縣城。她決定早點帶一部分女孩子們進城,順便帶到自己家裡吃一頓飽飯。

劉老師平常是騎著腳踏車上下班。面對一群女生,她選擇劉芳豔搭她的車上縣城,其他同學步行。她為何偏偏選擇了劉芳豔?原來,劉芳豔從出生40多天起肚臍眼就長了血管瘤,如有劇烈運動,肚臍眼就會流血。以致體育課也不能上。看著小朋友們踢毽子,她也是隻能動口不能動腳。基於這個原因,劉老師就讓劉芳豔坐上了自己的“座騎”。

到了劉老師家,老師親自下廚,為這群孩子做了白麵條和饅頭。饅頭是用玉米麵做的,是粗糧,貧困人家常吃它,白麵條呢,當時在當地就屬於高檔消費了。劉老師先給劉芳豔盛了一大碗白麵條,因為她知道這個孩子家裡特窮,吃白麵的機會太少了。其他同學就以吃饅頭為主。

自懂事以後,小芳豔還真是沒有吃過幾餐白麵條哩,這天,她不僅吃得好,吃得飽,而且體會到劉老師慈母一般的愛,她心裡既高興,同時也泛起了一絲隱隱的自卑自憐的傷心。

晚上看《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電影時,熒幕上的情景讓她想到了自己貧困的家庭、盲眼的母親和多病的父親,眼淚像斷線的珠子,刷刷地流個不停。

“世上只有媽媽好”成為了她心中時常泛起的一句感嘆,以致後來只要一聽到這首歌,她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母親而潸然淚下。

。 想看書來

高原“紅辣椒”

劉芳豔在小學中學階段不僅學習刻苦用功,成績好,也樂意參加班級和學

《感動中國劉芳豔全集》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