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7部分 (第1/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解縉想不通的是,為什麼最終會失敗?自己並不缺乏政治鬥爭的權謀手段,卻落得這個下場,他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在解縉之前和之後,有無數與他類似的人都問過這個問題。但他們都沒有找到答案,我們也只能說,解縉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參加了一場錯誤的賭局。從才子到囚徒,怪誰呢?只能怪他自己。

終點

如果事情就這樣結束,解縉也許會作為一個囚徒走完自己的一生,或者在某一次大赦中出獄,當一個老百姓,找一份教書先生的工作餬口,但上天註定要讓他的一生有一個悲劇的結局,以吸引後來的人們更多的目光。

永樂十三年(1415),錦衣衛紀綱向朱棣上報囚犯名單,朱棣在翻看時找到了解縉的名字,於是他說出了一句水平很高的話:“解縉還在嗎?”(縉猶在耶)

縉猶在耶?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問紀綱為什麼這個人還活著,但同時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就是——他不應該還活著。

朱棣是擅長暗語的高手,在此之前的永樂七年(1409),他說過一句類似的話,而那句話的物件是平安。

事情的經過十分類似,朱棣在翻看官員名錄時看到了平安的名字,便說了一句:“平安還在嗎?”(平保兒尚在耶)

平安是一個很自覺的人,聽到朱棣的話後便自殺了。

平安是可憐的,解縉比他更可憐,因為他連自殺的權利都沒有。

長年幹特務工作的紀綱是一個善於領會領導意圖的人,他對這種暗語是非常精通的,加上他一直以來就和解縉有矛盾,於是便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解縉就在雪地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潔白的大雪掩蓋了解縉的屍體和他那不再潔白的心,當年那個正義直言的解縉大概也想不到自己會有這樣的結局。

無論如何,解縉的一生是有意義的,因為不管他做了什麼事情,是錯還是對,都無法掩蓋他的功績,由他主編的永樂大典一直保留至今,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知識財富,當我們看到那些寶貴典籍時,我們應該記得,有一個叫解縉的人曾為此費盡心力,僅憑這一點,他就足以為贏得我們後世之人的尊重。

第四十八章

明朝的那些事兒(48)

七、遷都

朱棣所做的另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就是遷都,而遷都這種事情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一件大事。朱棣的這次遷都無疑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次。今天的北京擁有上千萬人口,無數的高樓大廈,是我們國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而這一切的起點就源自於朱棣的一個決定。

永樂元年(1403)三月,蒙古軍隊進攻遼東,大肆搶掠了一通,當地的都指揮沈永是個無能之輩,即無法抵禦,又不及時向領導彙報,朱棣聽說此事,大為惱火,立刻殺掉了沈永,並召集大臣,詢問北方軍事形勢惡化的原因。

朱棣質問他的大臣們,北方防禦如此之弱,蒙古軍隊竟然如入無人之境,這樣下去怎麼得了,誰該為此負責?

然而出乎朱棣意料的是,大臣們雖然個個都不開口,卻並不膽怯,反而直愣愣的看著他。朱棣心頭一陣無名火起,正準備發作,突然心念一轉,把話又縮了回去。

為什麼呢?

因為他終於明白這些大臣們為什麼一直盯著他了,該為此事負責的人正是他自己!

在明朝的防禦體系中,負責北方防禦的主要就是燕王朱棣和寧王朱權,可是在靖難之戰中,朱權被他綁票,他也跑到了南京作了皇帝,北方邊界少了他們兩個人,基本上就屬於不設防地段了,怎麼怪得了別人呢?

南京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也很適宜建都,因為這裡地勢險要,風水好,外加是主要糧食產地,由於當時中國的經濟中心已經南移,建都於此是很有利於維持明朝統治的。

但問題在於,明帝國的住宿地並不是獨門獨院,在帝國的北方有著幾個並不友好的鄰居,這些鄰居經常不經主人允許就擅自進屋拿走自己喜歡的東西,還從來不寫欠條。一次兩次也就罷了,長此下去怎麼得了?

出兵討伐也沒有什麼效果,因為這些鄰居基本上都是游擊隊編制,使用的是你進我退,你退我再來的政策,他們自己屬於遊牧民族,又不種地,每天的工作也就是騎馬跑來跑去,閒著也是閒著,不搶你搶誰?

討伐不行,不管更不行,這真是個難題啊。

軍事政治形勢固然是後來遷都的主要原因,但還有一些原因也是不

《明朝的那些事兒全集txt》 第4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