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老臣陛見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二月初十日,先後與內閣、軍機處商議處置完一些政務軍務,朱大明剛回乾清宮東暖閣,就收到了新任刑部尚書喬允升、漕運總督袁可立請求覲見並陛辭的訊息。
喬允升此前已經當過幾年刑部尚書了,天啟初年本來已經被廷推為吏部尚書了,但魏忠賢比較忌憚他當吏部尚書,所以想盡辦法在天啟皇帝跟前說他的壞話,並指派一些御史言官不斷上疏彈劾他,最後喬允升看天啟皇帝也沒有力保他的意思,心灰意冷,辭官回家了。
如今五年過去了,喬允升已經七十三歲,本來對起復已經不抱希望,但是沒想到新皇帝登極未久,就下詔起復他繼續做刑部尚書,雖說修身養性已經到了一定程度了,但是一想到老有所用,內心還是頗為激動。
皇帝的聖旨一到,喬允升很快就在長孫喬啟泰及幾個忠僕的陪同下,啟程前往京師,一行人到山東臨清,準備轉走運河北上時,遇到了同樣奉旨進京覲見陛辭的新任漕督袁可立。
袁可立如今六十四歲,天啟六年從南京兵部尚書任上彈劾魏忠賢遭罷官,歷史上罷官以後,未再出仕,崇禎六年因為鬱郁不得志而病死睢陽家中。
如今,崇禎皇帝下詔起復他為漕運總督,對天啟年間的朝堂黨爭極為反感的袁可立,本想拒絕,但沒過幾天就又收到了孫承宗的來信。
袁可立雖然年長孫承宗五歲,但卻非常看重孫承宗的才幹,孫承宗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期間,袁可立時任登萊巡撫,積極支援孫承宗的遼東戰略,東攻西守,水攻陸守,確保遼東數年穩定,是遼事敗壞以來最為平穩的一個時期,從此與孫承宗相互欣賞、聯絡不斷。
如今受孫承宗舉薦起復之餘,還接到孫承宗的來信力邀,左思右想之下,袁可立還是決定復出,帶著次子袁樞及一干親信家僕,走運河前往北京。
這個年代的漕運總督,可不只是管管運河或者漕運而已。明代的漕運總督,總稱是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不僅管理南起浙江北到京師的運河漕務及兩岸沿河地區,而且還兼任廬鳳巡撫,管理鳳陽、淮安、揚州、廬州、徐州、和州、滁州等州府,明後期,漕運總督還節制如今黃河以南、長江以北所有軍鎮兵馬,權力之大可想而知。
袁可立與喬允升幾乎同時接到朝廷的聖旨,但是喬允升接到聖旨以後很快就出發了,而他則猶豫了幾天,並從孫承宗的信中知道了喬允升起復的訊息,因而也是有意在臨清等候同行。
袁可立一行到了臨清的第二天,喬允升就到了。因為喬允升是刑部尚書,一路走官驛,到了臨清也是想要轉乘運河上的官船,只是到了才知道,此時臨清以北運河河段已經完全結冰封凍,無法行船,所以這個願望落空了,暫時只好留在運河邊上的驛館之中。
而袁可立貴為新任漕運總督,整個運河及周邊都是他的地盤,喬允升一到,馬上就有管河官吏前來稟報。就這樣,一個刑部尚書,一個漕運總督,一起搭伴進了京師。
對於這兩位老臣,朱大明發自內心地尊重,因此當王承恩領著兩個老人,一前一後進入乾清宮的時候,朱大明也是起身離座,來到了東暖閣的門口,提前迎接。
喬允升鬚眉皆白、身材高大、方面大耳、儀表堂堂,而袁可立面容清矍、身材瘦削,行走間顯得沉穩幹練、不卑不亢。兩人雖然年齡大、資歷深,算得上四朝老臣,但他們都是標準的儒家君子,所以不管自己年紀再大,皇帝年紀再小,皇帝也是君父,朱大明阻攔不住,只好接受了他們的參拜。
等到兩位老臣坐定,朱大明說道:“兩位卿家旅途勞頓,陛辭之事倒是不必著急,覲見之後可在京師休息一段時間再赴職司。”
喬允升與袁可立對視一下,躬身說道:“臣等得陛下恩典,起復重用,區區勞頓,何足掛齒,陛下可無慮也。”
朱大明點了點頭,說道:“也好,如今正是朝廷查辦閹黨,三法司會審定罪的關鍵時期,刑部事務繁重,喬愛卿休養兩日,不需再來陛辭,即可赴部理事。袁愛卿且在京師休養一段時日,離京時再來陛辭。”
兩位老臣昨日到通州,今日就來覲見,其中喬允升七十多歲,不讓休息幾日就做事,不是優待老臣之禮,而袁可立的漕運總督衙門在淮安,剛從睢陽趕來京師,就離京趕赴淮安,也不是那麼回事。
朱大明著重跟喬允升說了對於閹黨案的懲辦原則,同時也初步跟袁可立說了幾件事,比如從漕兵漕丁及運河河工役夫之中選取青壯,籌建漕運總督直屬督標,進而選練漕兵、擴建漕營,以及從山陝、
《日月當空 線上閱讀》 第五十一章 老臣陛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