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部分 (第1/4頁)

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1…1…16 16:23:43 本章字數:2916

劉希才吸了口煙,緩緩的說道:“三十多年以來,咱們青嶺縣的幹部隊伍中,一直流傳著南下派和本地派的說法,這並不奇怪,我們的偉大領袖就說過,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客觀地說,分岐和派糸的存在,有時候反而能促進工作的開展和局面的平衡。”

金恩華苦笑著,“劉書記,我算榮幸地被您拉進了南下派的隊伍中。”

“不完全是這樣,你小子講點良心嘛,”劉希才輕輕一笑,臉上呈現出些許得意,“你本來無門無派,猶如水中浮萍,有人想把你當作前進路上的墊腳石,是我們把你撿回來,當作了一塊寶貝,你看看我們青嶺,還有第二個從普通科員直升兩級的人嘛。”

金恩華並不領情,話中帶著明顯的抗拒,“我已經謝過您了,劉書記,我想過的是平穩安寧的生活,捧著千百萬農民夢寐以求的鐵飯碗,並不想進入你們的這個或那個圈子,我不想活得太累。”

劉希才的臉上似笑非笑,“哦,是嗎?可惜你踏進來了,並且還鬧得風生水起,後悔麼,晚了。”

“並不晚,”金恩華搖搖頭,“我只是把工作當作我的職業,而且我是月河鄉人,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是我上大學時最大的理想。”

“幼稚,”劉希才冷冷的說道,“官場如戰場,只有鬥爭沒有溫情,不進則退,不勝就輸,就象我剛才說過的,身不由己,你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絕對沒有。”

金恩華的臉上閃過一絲詭異的微笑,“劉書記,你千萬不要把我逼到牆角邊上,我還真做得出任何事情。”

“聽我說下去,”劉希才擺擺手,“所謂的南下派,就是當年青嶺解放時,我們十八個從山東來的人,包括土改時期,從你們青嶺當地湧現出來的一批幹部,可惜啊,歲月不饒人,我們這幫人死的死,退的退,剩下的已經不多了,三五年內,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將會徹底的退出歷史舞臺。而所謂的本地派呢,是人民公社化後,你們青嶺本地起來的一批幹部,當然,也包括同時期進入青嶺工作的外地人;他們嘛,正處於年富力強的黃金時期,是目前幹部隊伍的主力軍,以後相當一個時期內,是青嶺政壇的主力軍。”

金恩華微笑著,“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誰也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

劉希才沒顧及金恩華的插話,繼續說道:“其實,南下土改派也好,本地中堅派也好,沒有根本的分岐和衝突,有的只是經歷、教育、觀念和工作方法的不同,所以,三十多年來,在天州地區所屬的七個縣中,青嶺的幹部隊伍是最團結最有戰鬥力的,但是,這種團結和平衡,很快就要被一股外來的力量打破了。”

金恩華看著劉希才,“您說的外來力量,是傳說中的所謂方派吧?”

“你說的沒錯,”劉希才點點頭,拿起辦公桌上的茶杯喝了幾口,“你別小看這股以姓氏命名的力量,方文正的爺爺曾經是天州地下黨的負責人,六十年代以第一付省長的職務離休,方老爺子退而不衰,至今仍然影響著天州政壇,他有七個兒子二個女兒及幾十個子侄晚輩,還有眾多的老部下,遍佈於天州各縣,幾十年來,天州的幹部隊伍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以擁有同方家的親密關糸而自豪。但是,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青嶺的地下黨組織不屬於當時的天州地下黨特工委領導,而是屬於天州南面的海州地下黨特工委領導,所以,青嶺的幹部和天州其他各縣相比,歷來都是自成糸統,既很少有人調出,外來的人也不多,黃尚武僅是一個特例,他之所以從方家老爺子那裡出來,僅僅因為他本來就是青嶺人,儘管方老爺子竭力栽培,希望在青嶺有他的代言人,儘管黃尚武為青嶺縣立有特殊功勳,但他因自己能力有限,始終身單力薄,孤軍難行。”

金恩華沉吟著,有點不以為然,劉希才說的一切,彷彿離他還很遙遠。

“你身邊的方文正當然並不足道,其實,他只是方家扔到青嶺的一塊問路石,而付縣長向道林,才是他們在青嶺發展的中堅力量和代言人,向道林和方文正的小叔子有著二十多年的戰友之情,又有南疆浴血奮戰中的救命之恩,方家竭盡全力支援向道林跨入青嶺政壇,使向道林在青嶺站穩了腳跟,過不了多久,他就會成為青嶺縣委十一名常委之一。”

難怪向道林傲氣十足,金恩華心裡想道,為了自已與向美蘭的事情,連他委託的王峰書記拉下老臉上門去求,也都被向道林一口回絕。

劉希才

《官場沉浮錄小說》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