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頁)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三十六歲生日。
在我上初中之前,以為全世界人民都是要過三十六生日的。
上高中之前,以為全中國人都要過這個生日。
等我認識了很多來自湖北以外省份的人之後,才知道,很多地方沒有這個習慣。
原來過三十六生日這個規矩,僅僅在西南部盛行。
宜昌的老一代人,認為三十六歲是人生的一道坎,是最為兇險的本命年。家人都會做足準備,紅內褲,紅腰帶早早的準備好。
不過說實話,這也並非完全沒有依據。的確有很多人,死在三十五歲(虛三十六),或是在這個年齡段,遇到很多意外災難,生病、車禍、摔傷等等。
我找不出合理的解釋。也許這個年齡段,上有老,下有小,都為了生活奔波,在戶外的行動比別的年齡要多吧。身體也處於透支的狀態,容易生病。
倒是現在,人的心理年齡滯後,三十六反而成了正式進入壯年的標誌。
我們這代人,已經是獨生之女了。很多女孩子,快三十了,還不嫁人,動不動還在父母面前撒嬌。至於男人,三十好幾的還沒玩醒,比比皆是。
2010…7…20:46:00
蒸飯
這個事情是我真實所見。
一個大家族的老人去世了。家裡搭棚子,請笳樂,請喪鼓。排場隆重。以示對老人離去的哀傷。
客人來的多了,就擺流水席。開席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九點鐘。
老人的子女眾多,雖然忙碌,但也應付得來。
就是在蒸飯的環節上出了問題。飯是用甑子蒸的,就是那種竹屜子,把漓好的米,放在裡面,在把竹屜子擱在大鍋上,用水蒸。
這家人廚房裡,飯蒸了一個多小時了,米飯竟然還是冷的。
去看大鍋裡的水,卻在沸騰,可甑子就是不上汽。這下,子女們就犯了難。總不能讓來弔唁的客人,光吃菜,不吃飯吧。
子女們都在為這個事情犯難。喪事上出怪事,本也常見,但真的碰見了,還真不好應付。
子女們就問他們的母親。逝者的妻子。
老人家畢竟經歷豐富。應該知道蹊蹺。
可是老人家,不說話,也許是陪伴自己幾十年的伴侶走了。傷心的很,懶得理會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眼看,酒席上的來客,酒過三巡,要吃飯了。
子女就給老母親說好話。
老人還是不說話,只是把大媳婦看著。
這下子女們都明白了。
老人子女眾多,卻只有兩個兒子,一大一小,一個是長子,一個是么兒,姑娘年齡都在中間。
宜昌風俗,喪禮上的飯必須要長子媳婦來蒸的。
可長子在若干年前,不顧家人的反對,發達後,拋棄了髮妻,另外尋了年輕漂亮的女人二婚。家人無法接受,仍然把前妻當做大嫂。並不待見長兄的後妻。
即便是老人去世,仍然把從前的大嫂,請來蒸飯,表明態度,還是不把大嫂當外人。
事情就出在這裡了,離門的大嫂,就是無法把飯蒸熟。
無奈之下,只好么兒子的媳婦重新蒸飯。這下問題就解決了。飯不到二十分鐘。就蒸熟。
大嫂心情鬱悶,頓時走了。原來去世的老人還挺計較這件事的。
我就不繞彎子了,這就是我的家事。
2010…7…22:57:00
兒子要吃肉
仍舊是個真實事件。發生在九十年代的最後一年。
宜昌位於伍家崗的一個大型的國有企業宣佈破產。上萬人全部失業。那時候叫下崗,一個比失業冠冕堂皇點的名詞。
這個廠有大部分都是雙職工。
年輕的,有文化的大學生無所謂,都另棲高枝,大展宏圖去了。
可是誰能記得那些四十往上,五十不到的中年人呢。離退休還有很多年,子女都在上學,老人需要照顧。他們沒有了經濟來源。怎麼辦。
這個年齡段的人,多數是五十年代生人。本該上學的時候,卻在農村下鄉。那裡有什麼文化知識,去面對已經完全面目全非的社會。
他們所有的積蓄也都投入到自己單位的股票中。當初爭先恐後購買的原始股票,隨著企業的破產,現在擦屁股都嫌硌應。
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場災難。
一輩子都定時領取工資的中年男女,卻在如今到金山市場去批發點小商品
《宜昌鬼事結局》 第4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