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本記上幾句。正是這種難得的學習精神和善於學習的方法,使其成為法語世界最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佩雷菲特的女兒維羅尼克是心理學家,她告訴我,她特別羨慕父親豐富的人生。她記得父親曾說過,在他20歲時曾對前途迷茫過,專門在科西嘉的一座修道院裡靜思了一年,最後決定要將其人生三分法,一是當外交官,周遊世界、認識世界;二是從政,將自己的治國理念付諸實踐;三是當一名學者,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無疑,佩雷菲特對其人生的設計都已實現,且達到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完美地步。
法中交往的歷史(4)
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佩雷菲特製作塑像(前排中為佩雷菲特夫人,後排右二為雕塑家莫埃蒂女士,右三為佩雷菲特之子伯努阿)。(2002年10月)
2002年11月27日,為了紀念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的倡議下,在標誌雪鐵龍公司的贊助下,身著法蘭西學院院士服的佩雷菲特半身銅像在我民航部門的呵護下抵達武漢大學校園。在塑像起運前,吳大使在使館會見了佩雷菲特的遺孀和子女,並高度評價法國女雕刻家安娜·瑪麗·吉尼翁莫雷蒂的傑出工作。看著呼之欲出的佩雷菲特,大家的情緒都很激動。從此,佩雷菲特先生又有了個新家,一個他生前曾熱戀的家——中國。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不斷升溫的“中國熱”(1)
當然,法國人對中國的興趣日益濃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精英們的示範作用固然重要,但顯然不是決定性。我想,其根本原因,還是小平同志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活力。但從表現形式上看,一是得益於中法良好的政治關係,二是蒸蒸日上的中國經濟,三是中國燦爛的文化。這三點是我工作的心得,也是中國外交官在巴黎外交使團備受羨慕的原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外交官在巴黎是最受歡迎的使者,不要說像大使那樣的領導,就是我們這些普通外交官也常常是各種演講會應接不暇。
套用一下新華社記者的語言,法國出現了“中國熱”。
有道是“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使館專門從事中法雙邊關係工作的我,無疑是感受到“熱度”最多的。首先,中國從法國新聞媒體的邊緣逐漸走向中心,電視、報紙、雜誌有關中國的報道越來越多,特別是在中國春節之際,中國的話題幾乎承包了法國的新聞。這些在過去是看不到,就是法國媒體報道中國,也是負面大於積極面。如今不僅量大,像法國私營電視臺TF1、M6和Paris Première也經常有報導中國的專題片,各種報刊雜誌的專題報道更是“連篇累牘”。法國新聞界的朋友甚至告訴我,要想把新聞做好,把報刊雜誌賣得快點,稍加一些中國的元素就能做到。其次,老百姓對中國文化的好感正成為他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改革開放20多年,法國人去中國旅遊的越來越多,他們回國後總想再體驗一下中國的生活方式、品嚐一下中餐。如今中餐在巴黎乃至外省似雨後春筍般。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有一家叫“福祿居”的中餐館,它不僅在國內來的代表團中名聲很響,法國人知道它的也不少。許多法國朋友對我說,特別喜歡那種牌樓式的結構,有點回到中國南方的感覺。在使館附近有一家叫“龍城”的中餐館,鋪面不大,但老闆親自掌勺,燒就一手好菜,常常招來我那幫法國美食家朋友。在使館斜對面,還有一家叫“禪”的中餐館,辦得很洋氣,菜價很貴,但法國人仍趨之若鶩。這家餐館的前身是法國電視臺的一位明星主持人開的日本餐,但現已成為熱愛中餐的雅士們的聚集場所。
法國人愛吃中餐,愛看中國電影、聽中國戲,接下來學中國話就很自然,而且這些學中國話的人幾乎都不是華裔或亞裔,而是地地道道的法國人。我的朋友參議院禮賓局長夏德納之女在學中文,交通部國務秘書比斯羅之女也在學中文,她們兩個小女孩所在的學校曾接待過*總理夫人勞安同志,比斯羅小姐還代表學校向勞安背誦課文。但她對我說,她見到中國總理夫人太激動了,勞安問她的幾句話都沒有答上,感到很害羞。據巴黎最大的學中文的大學——東方語言學院介紹,近年來,來學校註冊的人越來越多,全校學中文的學生超過1000人,為歷史之最。法*的朋友告訴我,許多中學都開中文,中文已超過日文,成為法國人學習的重要的外國語之一。
當然,無論是吃中餐,還是講中國話,這些都屬於文化的範疇。精明的商人透過市場的力量,讓這股“中國熱”持續下來並走進千家萬戶。這裡首推巴黎老牌百貨公司“
《法蘭西印象生鮮超市》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