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049章轉變 (第1/3頁)

董南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璟跟著他嫂子,在李家住了十二三天。

大嫂的長兄有兩次把陳璟叫到外書房,和陳璟聊天。

話題無外乎是“從醫還是讀書”。

前代的醫學名家認為,醫者乃仁術,“醫出於儒”,想做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郎中,要先讀儒學。不僅僅是為了醫書的解詞釋義,還要學習儒家的“仁”“孝”。所以陳璟先讀書再學醫,是佔了優勢的,比土郎中強多了。

然而,隨著大梁開朝,有了科舉制,儒學似乎有了更好的出路。

並非學醫不妥,只是把苦讀了幾年的儒學,用來鑽研醫術,有點浪費。

讀書,是件昂貴的事。

既然如此昂貴,自然要用在最好的地方。

就像後世,名牌大學畢業生,去大企業就職是理所當然;若非要去小企業甚至自營,外人甚至至親不是很能理解,覺得是浪費才華。

這個例子可能不太恰當,可大嫂長兄話裡話外,就是這麼個意思。

陳璟也終於明白,為何他大嫂要回姚江住這麼久。

她還是希望有個人勸勸陳璟。

女人在這個年代,以男人為天,頂禮膜拜。作為女子,她的話在世人普遍的認識裡,是“妖言”“無知”。

她的勸說,怕陳璟聽不進去。

而她,又不喜歡旌忠巷那邊的人來教育陳璟。在李氏看來,陳璟就是七彎巷未來的家主。不管他兄長回來還是不回來,陳璟都要支撐門庭。

他和旌忠巷的地位是相等的。

他沒有必要受旌忠巷人的指點,在氣勢上輸了旌忠巷一成。

這是李氏的小見識。而她自己孃家的哥哥,她從感情上偏袒他,而且又是親戚,陳璟和她的長兄不存在門第關係,氣勢上就沒有強弱之分。

這樣,不會削弱陳璟的男子漢氣概。

對於大嫂長兄的勸說,陳璟也是認真對待。

“......還是想從醫。”陳璟很明確表達了這個觀點,沒有敷衍了事,胡亂答應什麼。

他的主要觀點,是“醫者乃仁術,雖不能匡扶社稷,卻可以濟世救民”。況且,他擅長從醫。

大嫂的長兄,並不是思想冥頑之人。對於小輩,他也是鼓勵多於苛責。

陳璟不是李氏子弟,他的前途如何,與李氏一族的興衰無關。見陳璟不肯聽勸,李大郎也只是說:“這事,還是得慎重考慮。”

然後就把陳璟的意思,轉達給了陳璟的大嫂。

李氏聽了,心想:“央及倒是執迷。也不能狠勸。勸得狠了,他反而離經叛道。不如順著他一年半載,興許他哥哥回來,能勸動他。現在要穩住他,免得他偏激走了歪道。”

她心裡,就沒有再使勁阻攔的意思了。

旌忠巷那邊,還是要遮掩一二,以免他們認為是李氏教壞了陳璟。

心裡有了這樣的打算,李氏鬆了口氣,以往的擔心也放下了幾分。

過了幾天,李永容把馬球贏得的銀票交給李氏,李氏錯愕不已。

一共三千五百。

這其中還是李永容的,湊了個整數給陳璟。

看著這三千五百兩銀票,李氏驚愕之餘,也有了點欣喜。

“......你真的幫著他們打贏了馬球?”李氏問陳璟。

陳璟點點頭,道:“運氣好。我只得了一球,剩下都是他們的。八哥厚道,分給我銀票,我是不太好意思拿著的。大嫂你收著吧。這錢補貼家用,別替我存起來,反正不是我的。”

李氏還仔細問了問到底怎麼回事。

可是她從來不看馬球,規矩不太懂,說了也不明白。

陳璟混沌解釋了一通,李氏聽得糊里糊塗的。

她看著銀票,又看了幾眼陳璟,眸光閃動,情緒難以言喻。

這孩子......

李氏之前覺得,賺錢特別艱難,生活也舉步維艱。但現在,陳璟賺回來的錢,皆是大把的,輕鬆簡單,甚至夠他們衣食無憂十幾年。

陳璟讓生活變得輕鬆容易得多。

從前他只讀書,似乎沒有這樣。

“也許,從醫更好吧?”李氏在心裡想。她只是個女人,再精明也只是小家庭的人際來往上,沒有大格局上的見解。

她覺得唸書是男人唯一的出路,也是因為她丈夫是個讀書人,她以丈夫為傲,從而產生了那樣的認知。

唸書的陳璟死氣沉沉,和李氏疏遠;想

《醫聖記有聲小說》 第049章轉變(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