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想要擁有的一切其實很容易得到。只要他們遵循自己的福祗,就能展現出自己的丰采,為全人類做出傑出貢獻,輕鬆地實現輝煌的成功,並且永遠都不用再勞作。 但丁的《神曲》 “站在我生命旅途的中央,我發現自己走進了黑森林,迷失了方向。” 13世紀義大利詩人但丁在這裡用迷失在森林裡來比喻自己的中年危機,他描述有三頭垂涎三尺的野獸正在緊緊地追逐他,要把他變成自己的盤中餐。這三頭野獸分別是獅子(野心)、山貓(慾望),還有母狼(貪婪)。 為了逃命,他爬上了一座山坡,但野獸還是追上來了。走投無路之下,但丁開始企求神的佑助。他的祈禱得到了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魂魄的回應。維吉爾早在一千年以前就已逝去,但是但丁非常膜拜他的詩文。 “我有一個好訊息,一個壞訊息,” 維吉爾的魂魄說,“好訊息是有逃生的路。壞訊息是這條路要經過地獄。” 經過各重地獄時,他們先是目睹了那些生時沒有找到生活目標的鬼魂受苦的慘狀。更慘的是那些活著時製造混亂的人,他們給世界帶來更多疾病、犯罪和苦難,而這些正是最大的罪惡。 再論罪惡 若你不能實現自己的最大潛力,你就是在欺騙上帝。 —— 美國雕塑家路易斯·內維爾森(1899…1988) 警 言 你的使命不屬於別人,只屬於你自己。你可以從別人的使命中得到啟發,卻不能去追隨別人的使命。假如你應該做廚師,就不要去想成為什麼畫家。 奠定美國心理學基石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說過:“一流的湯比二流的畫更有價值。” 古印度文學更強調人要追隨自己的“dharma”,也即個人獨有的使命。若人真心追隨自己的“dharma”,物質財富和精神自由都可得到提高,並且保有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追隨自己使命的行為則受勸止: 因為人可以實現自己的dharma,故自己的dharma即使看起來比別人的低微,也比追隨別人的dharma好。人寧可死於自己的dharma,因為別人的dharma會帶來危險。 —— 5000年前的梵文《巴格瓦德·吉塔》第3章第35節 我們的目標 —— 健康和長壽 上帝希望我們找到和追隨自己的生命的另外一個證據就是:有研究表明,生活沒有目標的人老得更快。這些研究還發現延緩衰老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快樂。 假如你快樂,你就會年輕。假如你生活有目標,你就會長壽。造物主定是以這種溫和的方式來告訴你:若你不做自己分內的事情(那就是,追隨你的使命並因此而獲得幸福和成功),那你就沒有必要死乞白賴地活下去。  
第6章 找到生命的使命(3)
將這一知識和上一章聯絡起來,我們不難看出,工作開心不僅能帶來經濟上的利益,而且若你開心又有目標的話,你還能更長久地享受成功的果實。 治癒疾病 在《愛、藥物和奇蹟》一書中,伯爾尼·西格爾大夫講了一個年輕人的故事。這個年輕人的家裡給他施加壓力,希望他能成為一位律師。但在幹律師這一行時,他卻被診斷出患了晚期癌症。知道自己所剩的時間已為時不多,這個年輕人決定實現他一生的願望,開始學習拉小提琴。一年後,他完全康復,從此不再涉足律師這一行。 諾曼·卡森斯在《病理解剖學》一書中講述了他和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的一次會面。卡薩爾斯當時已年逾八十。由於年高老邁,他行走、穿衣甚至呼吸都比較困難。他的背已經駝了,雙手也因腫脹而扭曲。然而每天早餐前他都要彈奏鋼琴。一天早晨卡森斯也加入了演奏,他目睹了這樣一幅場景: 我沒有想到竟會有這樣的奇蹟發生。他舒展開手指,伸向鍵盤,如同花朵朝向太陽一樣。他的背挺直了,呼吸順暢了。現在他的手指停留在鍵盤上。接著就響起了巴赫的前奏……他邊彈邊哼,然後告訴我說巴赫在和他通話,而他的手正放在巴赫的心上。接著他又彈起了勃拉姆斯的協奏曲。他的手指已變得靈活而有力,急風驟雨般地滑過鍵盤。他的整個身體彷彿被音樂點燃了,不再僵硬和萎縮,而是靈活的,優雅的,完全不受關節炎的困擾。 ——諾曼·卡森斯, 《病理解剖學》 生化構造的福祗 約瑟夫·坎普貝爾鼓勵我們遵循福祗的建議,這建議清晰無誤地指出了我們前進的道路。為了證明他的話不只是漂亮的言辭和表面的詩情畫意,我們將轉而研究傳統的經驗主義科學。這類與試管打交道的科學向來是以客觀嚴格為其特點的。 科學家們發現大腦會產生一種叫做“內啡因”的神經感測物質。 這種物質和嗎啡一樣有鎮痛舒緩之效。令人
《懶人成功100個秘訣》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