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百二十章 自有文章驚鬼神 (第1/3頁)

源子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九公想了半晌,吧嗒吧嗒嘴。

“我之前心裡總感覺不踏實,有不好的預感,柳毅也好,我們想要獲得人皇秘術傳承也罷,似乎都不會取得成功,曹爽的舉動更加重了這種感覺,那就再等兩天吧!”

一夜無話,第二天淑士國都城為之沸騰。

唐敖還是低估了以讀書傳家的淑士國對科舉考試的重視程度。

別的不說,滿大街都是身穿長衫儒服計程車子,神識一掃沒有一萬也有八千,這還是附近範圍。

他不敢把神識籠罩全城,害怕引起元嬰期以上修煉者的注意,猜測今天參加科考計程車子總數會超過十萬人,文風之盛遠超大唐世界。

當年太宗皇帝那句天下士子盡入吾轂中矣的豪邁言語,用在這裡更加合適。

考場呈八卦方位圍繞內城修建,八個考場每一個都佔地五十畝,地面平整灑滿了黃沙,每一條桌案上擺好了筆墨紙硯。

監考的官吏盡職盡責,數量絲毫不必考生士子少,幾乎達到了人盯人的程度。

唐敖自認見過不少大場面,但是能把科舉考試弄的如此恢弘大氣,連他也不由自主的有些緊張。

對鮮于志說的內定一甲前三名的話信心不太充足了,儘管鮮于志是主考官,可在十萬考生面前想要作弊,萬一激起考生的不滿,鮮于志即便貴為駙馬估計也彈壓不住。

既來之則安之,唐敖在監考的帶領下尋了座位坐定,很快把心中的憂慮平復下去。

心中反而生出一股爭強好勝的念頭,他覺得以自己的才學,即便沒有鮮于志的幫襯作弊,難道就不能取得淑士國的功名嗎?

鮮于志站在臺上,時間不長有聖旨從王宮內傳出,裡面封著今次科舉考試的題目。

傳旨太監將聖旨恭敬的交到鮮于志手中,鮮于志沒有當場宣讀,而是誦讀了一段晦澀難懂的咒文,隨即周身靈光大盛,竟然一分為八。

八個鮮于志單憑肉眼無法辨別真偽,在絕大多數士子考生眼中,這八個鮮于志似乎都是真的。

唐敖看到鮮于志的神通,心頭一突,沒想到鮮于志還有類似一氣化三清的術法。

雖然達不到一氣化三清那麼玄妙,可一分為八也不是尋常修煉者可以辦到,同時對鮮于志的實力有了大概的瞭解。

七個鮮于志分別飛向其他考場,唐敖心中一動,猜測眼前的鮮于志應該就是本體,這是一種直覺,因為他在這裡。

唐敖的眉心豎眼一閃而沒,嘴巴不禁微微合不攏,雙眼震驚神色被強行隱去,磨墨的手禁不住微微顫動,顯然心情絕非表面這樣平靜。

聖旨開啟後,鮮于志的聲音響徹全場:“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故虛靜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

全城十萬考生凝神靜氣聽著考試的題目,當鮮于志的聲音告一段落後,考生們紛紛有所動作,或者奮筆疾書,或者閉目思索。

唐敖沒想到題目和自己設想的有些偏差,想要把這道題目牽扯到軍政上,還真有些難度。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唐敖決定以孫子兵法開篇提綱挈領:“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唐敖讀書時便推崇法家,雖然漢武之後獨尊儒術,可歷朝歷代莫不是外儒內法。

想必這樣的切入點應該符合淑士國的國情,前後有剽竊之嫌,但是居中的精華皆是他的見解。

倒並非一味的吹捧淑士國現行的軍政,而是融入了大唐世界繼承先賢千百年的學術精華,相信能在鏡花世界淑士國蕩起滾滾雷音吧!

唐敖並非第一個交卷,當他把名字題寫好之後,所在考場僅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計程車子,示意身側的監考把試卷呈上去。

一直監考著唐敖的官吏在唐敖寫下第一行字的時候便被吸引了,此時已經可以全篇背誦唐敖的這篇文章。

將試卷拿在手中微微有些顫抖,低聲道:“公子大才,必能一舉成名天下知。”

“呈前輩吉言。”唐敖謙遜一番,和其他士子一樣等在原地。

又過了將近一個時辰,所有計程車子皆交卷之後,鮮于志宣佈本次大考結束,明天會張榜公示結果。

唐敖不去考慮鮮于志主考評定試卷的事宜,回到駙馬府後沒有再踏出一步。

《山海鏡花無限龍玉版》 第二百二十章 自有文章驚鬼神(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