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女牢內的江竹筠,聽見叫喊著自己的名字時,毫不慌張地首先將默寫出來的《新民主義論》遞給了難友黃玉清,然後脫下囚衣,換上自己的陰丹士布旗袍,外面罩著紅色的毛衣,又細心地梳好頭髮,目光沉毅地同難友們一一握手告別……

“‘老大哥’叫走了,李大姐和江姐也叫走了!這回反動派是要真殺了!”監獄內氣氛越來越緊張,難友們剛剛看著唐虛谷、齊亮、楊虞裳、蔣可然、何忠發和拐著腿的王敏等集中到監獄的壩院中,現在又見敵人在催促他們心目中的兩位女英雄、好大姐,頓時一個個心頭格外沉重。

關於江竹筠,即《紅巖》裡的江姐形象,過去幾十年來因為有太多的戲劇和影視作品的宣傳,我們似乎都很瞭解她了,但本書將在另外的章節中對她進行細述,事實上關於真實的“江姐”即江竹筠與江姐的故事是出入很大的。而過去並不為人們所知的另一位“江姐”式人物李青林,則可以說才是真正的“江姐”原型,因為她的經歷和獄中所受到的磨難其實就是小說中的“江姐”。

此刻,囚友們看到的李青林,雖然蓬頭垢面,衣衫破舊,雙腿踉蹌(她的膝蓋因為被特務分子在審訊時使用老虎凳而折斷後一直沒有治癒),但她仍然保持著高昂的鬥志。李青林是整個渣滓洞和白公館中受敵人用刑最重的一個女共產黨員之一,同時她還是獄中職務最高的女黨員。被捕前她是萬縣中心縣書記,“江姐”江竹筠則是她的下級。

關於李青林,2000年出版的萬縣市黨史資料上這樣介紹:

李青林原名李方瓊,化名李潭、李冰如、李方蓮、李文君。四川省瀘州人。1921年10月30日生於瀘州沙灣。祖父經營鹽業。父親李盂敏,原為前清國子監太學生,後因廢除科舉而改營商業,開染房為生。母親董氏,家庭婦女,生青林姐妹弟兄七人。青林排行第六,故人們叫她“六妹”。李青林自幼性格開朗大方,剛毅倔強,嫉惡如仇。在同輩兄妹中,更具剛強獨特的個性。

1929年,李青林進瀘州中學讀書後,家庭遭遇重大變故,因其叔父債務問題,債主強要弟債兄還,勾結駐瀘軍閥竟向她父親無理逼債,毒打下獄,終以憂憤病死獄中。隨後母親也因傾家抵債家境破落的沉重打擊而相繼病逝。父母雙亡後,李青林僅靠其兄姐的微薄工資生活。家庭的悲慘遭遇對她影響很大,從此李青林心底埋下了對醜惡黑暗的舊社會的憎恨。1931年李青林考入瀘縣女子師範學校讀書。期間,“九一八”事變發生,李青林在抗日救亡的愛國熱情影響下,曾先後結識了我地下黨員,接受了先進的革命思想。此後她常愛唱“不願久偷生,但願轟烈死,願將一己命,救彼蒼生起”等詩句,抒發她內心的抱負和理想。

“七七”事變後,已經在一箇中學任教的李青林立即以滿腔的愛國熱忱,組織發動師生團結抗日,親自帶領學生進行抗日宣傳。在街頭和一些集會上,到處都可以聽到她那激動人心的“團結、戰鬥”、“抗日救亡”的講演。她的進步行動,得到了黨組織的認可,於1939年1月,她被接收為中共黨員。之後,組織上指派李青林擔任戰訓同學支部書記,其公開職業是瀘縣小市陳公祠小學的教員。在中心縣委的領導下,她負責婦運工作。

1940年年7月,李青林因活動暴露,受到國民黨的嚴密監視,被迫轉移到重慶。她改名李潭,經考核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一名全國慰勞總會工作隊員。從此李青林以此身份為掩護,繼續從事黨的地下活動。“皖南事變”後,國民黨反動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不久,敵特機關派特務進入慰勞總會監視,李青林便於1941年7月轉移返回瀘州。黨組織指派她去瀘縣23兵工廠子弟小學任教,擔任該校教務主任職務。黨內她是支部書記。以教書為掩護的她,繼續秘密做黨的工運和學運工作。

1942年春,李青林的組織關係轉移到重慶,她便先後被派去磁器口、山洞、馬家店等地小學以教書作掩護,秘密從事黨的地下工運工作。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以後不久,蔣介石反動派背信棄義,拉開了內戰的序幕。李青林被黨組織派去重慶市基督教女青年會作婦運工作,她改用了妹妹的名字叫李方蓮。

1947年8月,透過當時下川東地工委書記塗孝文的關係,李青林同志被調來萬縣,擔任萬縣縣委副書記職務。這時,我地下黨在重慶秘密發行的《挺進報》被敵特破獲,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川東臨委副書記兼下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因叛徒出賣被捕後自己也當上叛徒,招出了包括在下川東工作的江竹筠和

《忠誠與背叛最經典的一句話》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