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部分 (第1/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掩蔽物的多少成反比。大體說來,速度由農村到郊區的過程中逐漸下降,然後到了密集的城市中心時急劇減慢(參見前圖)。

把距城市中心越遠,建築物提供的掩蔽物越少,同道路網越稀,機動性越下降結合起來,由於掩蔽的優勢因道路網的密度降低而抵銷,地形的可突防性也許完全可看成是提高了。那麼入侵軍隊的速度就象是一個火山口的脊,在城市中心周圍形成一個面向裡的急斜面,以及在城市農村交界地區形成一個逐漸變小的傾向坡。透過這種地形,阻力最小的通路,除了城市中心的凹地周圍外,還有郊區的高地。

戰略意義

如果上面的分析是合理的,概括也是能代表德國都市郊區特點的,那麼俄國軍隊的最佳進攻路線將是沿西德城市之間主要的東西走廊運動,對城市市內地區實施掃掠,但繞過開闊地,儘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都市郊區的有利條件。這就意味著徑直沿赫爾維格推進。赫爾維格是歷史上德國的中心線,穿過人口密集的肥沃的黃士帶,該黃土帶將歐洲平原南部的臺地一分為二。沿這條路線推進將席捲不倫瑞克、漢諾威、哈默林、帕德博恩和多特蒙德,繞過魯爾區外圍,奪佔歐洲經濟的北萊茵河中心,爾後進入萊茵河三角洲的密集城市區。這種戰略的另一個好處是,使中子武器失去意義,因為進攻大多可得到郊區居民的掩護,而不是沿城鎮之間的農村間隙推進,這種地方是打算使用中子彈的地區。對這種屠殺的最好的防禦是在城市中心的後方展開,使各路進攻縱隊又分成若干縱隊,使進攻的先頭突擊部隊疏開並分散,因而使整個入侵軍隊都易遭到火力殺傷。即使到那時,這種挫敗敵人進攻的策略也許遠遠不足,都市郊區可能證明是對北約的一種不利條件,而不是美國軍隊目前所認為的是防禦上的有利條件。

軍事訓練中一貫強調開闊地戰鬥,這是一個因可資利用的訓練場地而造成的問題,也許也是一個古德里安、隆美爾、和巴頓的影響所致的問題。在德國平原上的機動戰的羅曼史很可能被看作是崇拜直到1914年英軍中都還保留的騎兵的現代化名詞。這種軍事上的浪漫主義,加上選擇最適於開闊地射擊的武器,確實看來象一種與時代不合拍的縱情。在這種情況下,歷史的經驗和先例無法教育我們。地理景觀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和新的方式改變了。城市在軍事地圖上已不再是一個一個的點了,而是地面的一大組成部分,可供戰爭當戰場用。

過去的著名軍事學術家們沒有遇到過這種現象,但是,後人可以學習他們對事物的普遍敏銳,以認識新的形勢。要奪取對方城市的俄國人務須遵循孫子的名言:“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即使美軍把都市郊區看作是利於防禦的地方,西德軍隊和政府也肯定不會忘記美軍野戰條令中的這樣一句話:“進攻或防禦一個城市的決心,也許相當於摧毀它的決心”。以他們看來,德國的都市郊區是有待透過前沿部署來保衛的目標。西方有避開破壞性防禦的傾向,這就等於為對方開闢了一條進攻路線,對此,蘇軍不可能不重視。蘇聯的軍事原則包含使用“城市包圍戰術”的可能性,以對付戰術核武器,並利用城市所提供的通行便利和隱蔽條件。蘇軍預期在進攻中在城市地區進行戰鬥,設想每30英里左右有一座城市;他們意識到城市的方位和距離對反坦克武器有效射擊所需時間的限制。就目前所知,北約軍隊目前的觀點是,使用核武器是難以想象的,他們的任務是阻止蘇軍的一切進攻,靠積極防禦贏得時間,以求得政治解決。從他們透露出來對處置地形的理解來看,他們看來甚至對這一有限的戰略任務都沒有準備。

城市革命

1968年新年攻勢中,越共的意圖是由郊區包圍西貢,而不是去佔領城市商業區。這一作戰意圖既是軍事性,也是象徵性的。作為其政治運動的一部分,他們希望把鬥爭擴充套件到城市地區的邊沿。鬧市區的一個目標是美國大使館(美國捲入的象徵)。六十年代中期,拉丁美洲的游擊戰向城市進行了決定性的轉移。卡斯特羅在古巴的許多勝利確實可歸功於城市的支援,儘管這由於學說上的緣故未加以渲染。城市的貧民區和確實複雜的郊區,提供了比山地更好的隱蔽條件。這裡比較容易獲得經費、槍炮和情報,地面上的目標也比較密集。紀康指出,在烏拉圭,游擊隊運動需要80%的人民的支援,目前政權的中心在龐大的集合城市。在這裡,機動的打了就跑的戰術將取代街壘而成為革命戰爭的樣式。烏拉圭的圖帕馬洛斯人響應該號召,但因在蒙德維的亞建立了一個永久性支援基地而失去了機動性,因為他們未能取得廣泛的支援。他

《戰爭地區的兒童圖片》 第1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