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星墜五丈原 (第1/3頁)
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信中,丞相要求孫權主動北伐吸引曹魏注意力,孫權爽快答應了。
實際上這個舉措並沒有什麼用。
首先,曹魏自己的“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是因為誰?
反正肯定不是因為孫權。
其次,孫權這次還是去了合肥……
雖然過程略有不同,但結果總是驚人的相似。
孫權攻合肥,不克;曹叡領軍來援,孫權驚懼而走。
然後東線就沒啥事兒了,孫權愉快打卡下班,回家看戲去了。】
“狗入的……”
張飛只有這三個字想說。
劉備也懶得去計較自己三弟,只是不停搖頭。
……
長安甘露殿。
李世民通曉兵法,光幕所言之戰俱都看過,但配著後世的地圖與講解來看,亦是津津有味。
“承乾已經十歲了……”
光幕上的內容也影響到了他,如今想來這個兒子似乎關懷也頗少。
不然今晚便跟兒子一起吃飯,順便考校一下功課好了。
李世民打定了主意,另外是不是還得提前把那個“帝範”寫出來?
而且之前按光幕時間算,自己去世時候承乾剛好三十歲。
想來這百年盛世也有其一分功勞在其中?
心裡愈發柔和,李世民轉而問起另外一件事:
“那孫權攻合肥多少次?”
五次。”長孫無忌趕忙應道。
“俱不克?”
“三次不克,一次主動撤軍,一次大敗。”
李世民搖頭不語。
感覺多說一個字都是那孫權賺到了。
【公元4年二月,丞相率十萬軍,兵出褒斜道。
此前為了這次北伐做準備時,趙雲燒燬的棧道被重新修復。
並且為了後勤考慮,還特別製作了適合漕運的流馬。
此前二伐出陳倉時候咱們說過,當時丞相必不可能是真打,因為陳倉道出來會直面關中平原,無險可守。
但那是建立在二伐是一支偏師的情況下,如今傾力而出,戰略自然不一樣。
兵少則固險緩圖,兵多則一戰而定。
正是因為丞相發現攻堅太難,所以轉變了思路,平原誘敵殲滅主力,隴右自平。
三國志有記載這次北伐在祁山還有一支預備隊,應該就是計劃中用來掃尾的。
四月,魏延率先鋒軍出斜谷,率漢軍主力駐郿縣五丈原。
五丈原的選擇非常簡單且明白:
地勢高意味著易守難攻,即使在二戰,仰攻的難度也非常大。
北鄰渭水意味著水源充足不怕絕汲,而且渭水也能擋住北面的敵人。
此時在司馬懿這邊兒呢,恐諸葛現象已經開始人傳人,再也沒人說要和丞相掰腕子了。
而對於魏軍如何應對,司馬懿考慮的很清楚。
首先不能駐紮在渭河以北,因為諸葛村夫籠絡人心有一手,五丈原東邊的郿縣百姓要是跟著諸葛村夫跑了,麻煩就大了。
其次司馬懿用兵也求穩,如果駐在渭河以北,雖然機率很小,但諸葛村夫明攻郿縣,暗偷長安樂子就大了。
因此最終司馬懿決定,五丈原東邊就是武功水,咱們就在武功水旁邊紮營。
魏將們說:總座高見。
只有郭淮提了一句意見被採納:郭淮怕丞相取絕隴道,因此認為先要去佔北原,被司馬懿採納。
五丈原向北渡過渭水和河谷,有一片小高地,這就是北原,又是一個制高點。
丞相選擇反其道而行之,東擊郿縣掩人耳目,魏延帶兵強度渭水,擊郭淮。
可惜郭淮跟丞相也打交道打了太久,並沒有被迷惑,死守北原,魏延不克。
漢魏隔武功水對峙,司馬懿很好奇隔了三年不見,這個大敵是個什麼樣子。
斥候帶回了他的第一印象:
乘素輿,持羽扇,指揮三軍進退有度。】
最後一戰!諸將們屏氣凝神。
“假若司馬懿守北原,直攻長安如何?”
也許是因為此前聽了歷史上自己的子午谷之謀,魏延對這個長安頗有興趣。
“難!”關羽否定。
“長安無險可守,獲長安還有潼關天險,置司馬懿於不顧反而是自斷糧道。”
“如此即成孤軍,對戰局無所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品書閣》 第33章 星墜五丈原(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